三千年前,造化大劫,劫光隱沒之后許多人忽然發現自己體內憑空衍生出了兩股如同臂膀般控制自如的神秘力量。
當世各大勢力和百家為了追溯神秘力量的根源,一邊收攬各類古籍、典藏、傳說、秘聞,一邊廣邀各路隱士大能共同協商,舉行了一場長達九十八日的盛大法會。并在法會結束之后,聯名將討論結果公之于世,其上如是寫到。
游于四肢纏于百骸者,名‘體魄’,沉于心海居于神府者,名‘精魂’。凡感此二之一者,可直取天地之元,納合軀殼。凝化祖源,反育己身,鍛體強識。
大致意思就是。
這兩股力量的名字呢就叫‘精魂’和‘體魄’吧。誰要是能感知到這兩個中的一個,就可以直接吸納天地間的元素之力,在體內凝成一種名為‘本源’的物質。‘本源’可以用來哺育自身,起到強化體質,堅定意志的作用。
之前鬼邪為了和葉離進入‘偽·心靈想通’狀態,釋放出的黑色緞帶一樣的能量就是鬼邪的‘本源’。
如此看來,‘精魂’和‘體魄’還真是個了不得的好東西。只可惜并非人人都能借此東風一步登天。
受劫光影響而能感知‘精魂體魄’者只占一半,余下仍有半數的普通人。新生胎兒中天生者更是寥寥無幾,十個中也未必能出現一個。
不過這種情況并未能長久保持,到了葉離所在的年代近九成的自然人能感知到‘精魂體魄’,普通人反倒變得寥寥無幾。
如此普通人一下子變成了千里挑一的怪胎。
為了區分兩種人族,索性將大劫前以及大劫后誕生的普通人合稱為遠古人族。將能感知到‘精魂’或者‘體魄’其中一種的稱為新人族或人族。
這般極具割裂意義的劃分,自然產生了諸多爭端,真要敞開來講那就跑題了,此處不多贅述。
大劫之前的人族,或稱遠古人族,他們無法感知到‘精魂’和‘體魄’的存在,自然也就汲取不到任何元素能量,只能依靠外物驅動各類術式。
可世事無絕對,不論何時何物種,總會冒出一兩個特殊的個體。
比如說司徒秋云,又比如說司徒櫻。他們有的靠天賦異稟,有的靠后天努力,甚至還有的靠曠世奇緣。可不論用哪種方式,總歸是需要有一定的運氣。
運氣不佳,哪怕天賦再強,努力再多,奇緣再盛,也不能喚醒其中任何一者,終生就只能當個普通人。
再者就是用這種方式喚醒后的‘精魂’和‘體魄’并不像新人族那般遂心應手,可以時刻感知其存在并加以控制。
喚醒之人還需要如同盲人摸象般,自己一點點的摸索出其中的奧秘。湊巧的可以積累起‘本源’反哺自身,不湊巧的只能學司徒櫻轉去精研各類術式。
雖說是有這兩種選擇,但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摸得其中門路,只能選擇走第二條道路。
因此,遠古人族多以術式見長,其術式理解之深是新人族無法比擬的,但是論其破壞力,還是一心凝練本源的新人族更為強勢,可以說是各有所長。
另一方面,由于遠古人族對‘精魂’和‘體魄’的認知十分有限,不似新人族那般有專門的修習之法,絕大多數人窮盡一生也只能勉強掌握一種元素。
隨著新人族日異激增,大部分人都能輕而易舉獲得元素之力,人人如龍時代正式降臨。
可力量始終是把雙刃劍,它給人族帶了強盛的同時也帶來了災難。
乎近九成的人不約而同的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修煉之上,對物質的依賴一降再降,最后甚至演變成了只要有張獸皮桑葉蔽體就行的地步。
街道無人行,商鋪無人理,墻裂無人補,草盛無人除。僅僅十余年,人族萬年以持的社會構架頃刻間土崩瓦解,大量傳承就此斷絕。
加之當時民智未開,驟得力量的膨脹感,使得部分人心態失衡,野心膨脹者如雨后春筍般紛
(本章未完,請翻頁)
紛涌出。
人族好不容易才平定了異族,還未來得及休養生息內斗便又開始了。
當百家和各大勢力發現問題癥結時,一切都為時晚矣。一系列問題扎堆,環環相扣,終于在某個時刻突破了臨界點徹底爆發,將人族推向了覆滅的深淵。
哪怕最后人族在一些先驅者的努力下,成功渡過災難,重新站了起來,也已是元氣大傷,人口銳減,十不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