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逸跑去賽道,左看右看,完全沒看出門道。他還將這個問題拋給班克斯,這老外一臉鄙夷:“你怎么會有這么骯臟的想法?”
一直到比賽日,李長逸才察覺到這里的人真是蔫壞,他們居然在比賽前發出通知,以賽道積雪不夠為由開始人工造雪,平平無奇的賽道上,突然之間覆蓋了厚達20厘米的粉雪!
這讓各參賽隊猝不及防,趕緊去重新給滑雪板換蠟。
然而對李長逸等選手來說,時間來不及了。
計時賽是按照上一站名次排序出場的,索馬里瓦、李長逸、舒爾熱、貝格、博爾頓等前5人率先依次上場,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更換滑雪蠟,只能硬著頭皮上去完賽,所以每個人的排序成績都比正常水平慢了至少2秒以上。
早有準備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黑默林、杜謝克等6個奧地利男運動員,卻可以借用正確滑雪蠟的幫助,順利拿到較好的成績進入決賽階段。
當晚公布的計時賽成績和排序,黑默林果然保持了王者姿態,以65.2秒的成績穩居NO.1,杜謝克NO.2、盧埃普涅茨NO.3,前三全都是奧地利人。
上一站冠軍索馬里瓦受到粉雪的影響最大,只拿到了NO.22順位。
李長逸第二個上場的,拿到了NO.15的名次,就這樣他還慶幸自己因為簽了代言合同,必須使用人家提供的滑雪板。這塊木質板雖然打的滑雪蠟不對,在粉雪上的表現卻總好于師父給的碳纖維鏤空設計的“Thewhip”滑雪板。
如果用上錯誤的滑雪板、錯誤的滑雪蠟,他可能連決賽階段都進不不去了!
第二天的決賽階段,包括李長逸在內,所有人都吸取教訓準備了兩塊滑雪板,提前打好了硬雪和粉雪的滑雪蠟,不再給奧地利人鉆空子的機會。
說起來,這個NO.15的排位還不錯,李長逸在1/8、1/4決賽中都沒有遇上太強的對手,直到半決賽才和博爾頓等人遭遇。他發揮比較穩定,以小組第2的名次順利進入了大決賽。
索馬里瓦、舒爾熱、博爾頓就很倒霉了,他們分組不好,早早與黑默林遭遇,被無情碾壓了一路,終于在半決賽翻車,無緣大決賽。
在意大利站提前被淘汰和名次靠后的一些名將,比如普林、維辛廷,因為計時賽上有時間更換滑雪蠟,成績穩定居前,分組占了優勢,因而普遍表現出了很好的成績,都進入了大決賽。
李長逸看著決賽名單信心滿滿:“黑默林、杜謝克、迪多夫、普林、維辛廷,都是老熟人了。”
他熟知每個人的技術特點,心中模擬了比賽過程,猜測彎道可能出現的狀況。再分析對方的國籍、性格脾氣等可能影響比賽結果的因素,最后得出結論,自己至少有40%的幾率獲得冠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