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優秀醫生體現在何處呢?
真正優秀的醫生必須是能通過疾病原理的醫生,這才叫正兒八經的醫生。只要是熟知原理,機制,不管疾病如何變化,都逃不過他練就的火眼。
可是,難點來了,想要弄通這些機制、原理,那就真的難了,大學五年的刻苦都不夠,弄通以后要是還想有建樹,就更難了,不是一般的難,呵呵,你先去看幾千個病人以后再談吧,大建樹就是難
(本章未完,請翻頁)
!
不管如何肝,英語差的弊端還是體現出來了,基礎這兩年也肝過了好幾輪,可自學和老師教真的差別很大。在大學,有不會的弄不懂的地方可以問老師。而自學就不行了,只能自己去摸索去腦補。不過,自學也有好處,就是理解深刻,帶有強烈的個人見解。
而英語就更不用說了,缺少環境,而且石紅云一直不太在意這個東西。順風順水的這兩年,忽然讓內分泌的主任一盆涼水給澆醒了。
一個大學生,普通的一個大學生,兩年不到的時間就混得有車、有房,是應該驕傲。可石紅云普通嗎?不普通,他是一個帶著系統的普通人。所以,這一刻的石紅云趕緊的扔掉了剛剛萌生的一點驕傲,醫海領域里,千里縱橫,海闊憑魚躍!
內分泌太復雜,一個疾病就是一個研究方向,是個既整體又分散的科室。呼吸、消化、心內,都是有調理性的從上到下而延續性,知識點都是連貫且相互關聯的,而內分泌就不是,跳躍式的,而且各個分泌器官都有自己的一套運行程序和功能。可以這樣說,一個器官就是一個單獨的科目。
烏主任給石紅云的期刊雖然不是什么世界排名靠前的期刊,可論內分泌的專業深度還是有的,石紅云肝了一半就沒時間了。
語言真的是一門學科的攔路虎,石紅云光翻譯就花去了一大半的時間,真正的去研究的時間也沒多少。系統太死板了,非得以手術量來衡量,不肯打開內科系統的小方塊。
這次外文書刊的研讀,終于讓石紅云下定決心,攻克英語!
周末,石紅云和童鈺終于抽出了時間逛了三四個小時的街。
“你也有點太肝了吧,你平時都不怎么喝茶和咖啡的,結果我昨天發現給你買的咖啡和茶葉都下去了一半!這樣的不行,你自己是醫生,你應該很清楚的。”
“哎,時間有點緊張,而且期刊是全英文的,實在沒辦法啊,哎!悔不該當初啊,當什么樓道販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