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墨家之學,李世民就問道:“崇兒,為父聽說你發明了一種新犁頭?”
“是的,叫曲轅犁!”
李崇點了點頭,就帶著李世民來了莊子的田壟處。
當李世民看見曲轅犁在一莊婦的把持下也能輕松的耕作時,不禁笑了起來:“這犁頭的確看上去比現用的犁頭要小了許多,居然能讓婦女也能推動,耕的深度如何?”
李世民雖然善戰,但也很注重農業,也知道農業是一切之本,知道農作物的產量和耕地的精細度與深度有關。
接著,李世民就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之情,而跑到了已耕好的地頭,仔細看了看。
李世民不禁大喜:“也耕很精細,耕的很深!”
說著,李世民就很是激動地道:“這犁頭要是推廣全國,只怕會多產不是糧食。”
“也能解放不少勞力,婦孺可以代替壯丁耕作,而如此大唐就能有更多的人作為兵勇,護衛家園,乃至開疆拓土。”
李崇跟著說道。
“我兒說的沒錯,為父現在真想知道這犁頭到了秋收時能提高多少產量。”
李世民說道。
“那就希望今年能風調雨順,這樣方不干擾我們看看這曲轅犁能提高多少產量。”
李崇說道。
“是啊,希望上天能眷顧我大唐,能一直風調雨順下去,這樣老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只有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國庫才能充裕,大唐才能向突厥復仇!”
李世民也跟著說了一句。
渭水之盟是他銘刻于心的恥辱。
然后,李世民又道:“這曲轅犁得馬上推廣。”
李崇則突然說道:“不能盲目推廣。”
“此話怎講?”
李世民問。
“因為得防止被外夷學了去。”
李崇知道
這個時代民族意識不是很強,對技術封鎖的概念不強,也就提醒了一下。
“為何,讓外夷學了去,使其增產,從而足食,不再寇掠中土,難道不是好事嗎?”
李世民問道。
“爹爹真是天真!”
李崇回了一句。
“是嗎?你說說你爹天真在哪里?”
李世民有些慍怒,歷史上,他的確在對待外夷上過于寬和、開明和開放,以至于說出“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這樣的言論。
但根據唐朝后期發生的安史之亂,以及后世的歷史。
李崇不得不承認在對待外夷開明和開放的同時,也得留一手,不然就是在培養自己的對手。
“爹爹,你想,外夷普通夷人若能足食或許不愿意再劫掠他國,但外夷之首領呢?”
“外夷一旦有了更先進的農耕技術,無疑就可以養活更多的人,而有更多的兵源,而這些外夷首領的兵馬數量就會增加,實力就會大增,一旦如此,你覺得他們就會沒有覬覦我中華之心嗎?難道不想當中土的皇帝?!”
“比如這次突厥入侵,難道父親覺得他們是因為活不下去嗎?!”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可以說,把這么好的耕田利器給外夷,就是幫外夷養更多的兵,防人之心不可無,真要不使其因饑餓而入侵,直接給糧食都比給技術強。”
李崇說道。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李崇的話讓他醍醐灌頂。
他受今儒影響頗深,認為只要愛民懷仁,便可使天下太平。
何況,他身上還流著鮮卑人的血,屬于民族融合產物,故而民族意識不強。
但李崇的話的確讓他覺得很對,對于那些有野心的外夷頭領不能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