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壽安堂回到文暉院的路上,沈問心再一次見到了司姨娘。盡管并不受寵,但她毫無疑問是一個美人。
而今正值暑天,司姨娘穿著一身薄粉色的紗衣。被晨風吹拂著,自遠處看,好似神妃仙子一樣清新出塵。
她朝沈問心問安,很是客氣。沈問心對她目前沒有什么想法,只要這位司姨娘不來惹自己,那么一切都好說。
司姨娘這回是要往后花園去的,聽聞花匠栽培的幾株月季開得正美,她打算挑一朵在洛水節上戴。
洛水節當天,無論男女老少,皆要戴花。說它是一場賞花會也不為過。
司姨娘問沈問安可有什么打算?
沈問心輕聲道:“我不會。”
司姨娘笑得爽朗,還以為沈問心憂慮的是祭祀的事,不由得提點她道:“不用會,跟著做就行了。”
沈問心點了點頭。
同司姨娘分別后,沈問心回到了文暉院。
現如今的文暉院雖然仍舊破敗,但起碼有點人氣了。只是這地方因緊挨著院墻的緣故,白日里總是不得清凈。
沈問心之所以醒那么早,就是被小販沿街叫賣的聲音給吵醒的。把這種地方當做外書房的人,沈問心還沒怎么見過。榮鳳姑且可以算作一個,他是個閑不住的人,總是喜歡去那些人聲鼎沸的場所體驗生活。
他管這叫大隱隱于市,是“隱學“的最高境界。
沈問心覺得他只是單純的不想在蘇月醫谷里待著罷了。
從七月初四開始,為期三天的洛水節便開始了。
天還沒亮,芳兒就進來打簾子。沈問心醒了有一會兒了,只是人懶懶的,不怎么想動彈。
芳兒遷就她,邊開著妝奩匣子,邊問她要梳個什么樣式的發髻。
大昭朝的強盛體現在方方面面上,女子的發髻樣式不再單調統一,而是隨著大昭鐵騎的推進,融合創新之下,出現了許多帶有異域特色的發髻以及服飾。
沈問心算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人,她常梳的無非雙丫髻以及童心髻。畢竟她年紀尚小,不便太過招搖。
洗漱完的沈問心坐在鏡子前出了一會兒神。
芳兒梳頭的手藝越發嫻熟了,不過片刻的功夫便侍弄完畢。回過神的沈問心摸了摸頭上簪著的絹花,剛想說話,就聽到外頭傳來翠兒帶怯的通報聲。
天才蒙蒙亮,錢嬤嬤就來請沈問心的示下了。
她這樣做,看似是為沈問心的事情操心,實則態度輕慢。
沈問心一句話也不說,讓翠兒在外頭等了半晌,直等得冷汗涔涔。
約莫到了辰時,才見芳兒從里頭將門給打開。
沈問心穿了件鵝黃色的夏衫,是少有的嬌俏顏色。
她生得俏麗,這般打扮才襯她。
錢嬤嬤等得已不耐煩了,若不是礙于主仆身份之分,她只怕早已口中咒罵起來。
雖說是晾了人半晌,但真見了面,沈問心待人又挺客氣。錢嬤嬤提出的修繕方案,她一一都應了,只說全憑錢嬤嬤安排。
她這幅毫無主見的樣子讓錢嬤嬤很受用,很快地,她就把沈問心晾了自己半天的事給忘了。
議定了章程,沈問心帶著翠兒便往壽安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