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復一邊仔細的觀察顯微鏡下面的生物病毒,一邊心里忍不住感嘆,搞科研沒有足夠的經費、沒有足夠先進的科研設備那基本上是在空談,對于研究生物的科學家來說,好的顯微鏡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般來說,衡量一臺顯微鏡的好壞,或者說比較顯微鏡的有效放大能力是看分辨率而不是大家一本所說的放大倍數,外行的人才會說放大多少、多少倍,內行的人一般都是說多少的分辨率。
現在李復手中的這臺電子透射電鏡,它最大的放大倍數能夠達到200萬倍左右,極限分辨率在1納米左右,然而這樣的一臺電子顯微鏡在這座國家級實驗室當中是屬于最普通的顯微鏡。
李復可是聽師兄師姐們說過,實驗室當中有一臺超級電子顯微鏡,分辨率達到了0.5埃米(埃米,外文名?ngstrom或ANG或?,是晶體學、原子物理、超顯微結構等常用的長度單位,音譯為“埃“,符號為?,1?等于10^(-10)m,即納米的十分之一)。
“難怪這些年來我們華夏的科技不斷崛起,國家在科研上的投入還是非常舍得的,建造這樣的一個國家級實驗室,別的什么不說,單單是這個實驗室之中的這些儀器和設備都不知道需要花費多少億。”
也不怪李復在這里猶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般,第一次進入這座國家級實驗室的時候,李復就已經被這里的環境所深深的吸引,特別是這里各種各樣先進的科研儀器和設備,簡直讓李復看一眼都想流口水。
自從李復決心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轉移到科技這條大路上,李復就一直在思考該從那個地方著手,思來思去都覺得從自己大學所學的生物醫學這個專業出發比較好一些。
因為自己大學主要學習的就是生物醫學專業,從這個領域內出發,在短時間內做出成績也不會讓人覺得有什么意外,頂多就冠以天才之類的名頭。
可是如果在其它的領域,如果李復一下子就做出非常驚人的成績,世人就會覺得奇怪,也顯得非常的不合理,讓人難以接受。
可是要想在生物科學領域內有所成績,特別是在短時間內有所成績,沒有好的工具和導師的好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研究生物科技最依賴的就是強大的顯微鏡。
而且除了好的顯微鏡之外,生物病毒的樣本,實驗的資質等等,這些問題也都一直困擾著李復,讓李復覺得猶如一頭無頭的蒼蠅一般,明明大腦之中已經學到了很多超級文明大漢科技帝國先進科技知識。
可是偏偏沒有條件和地方讓李復去進行實驗和驗證,只能在哪里空著急,一籌莫展,只能不斷的通過在圖書館學習各種各樣的書籍,特別是那些前沿科學家出的一些論文等等來進行驗證和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