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當時我們國家的人口大爆炸,如果僅僅還是依靠傳統的大米品種的話,我們根本就沒辦法養活十多億人口,我小時候聽爺爺奶奶說起過,以前兄弟姐妹多,要吃頓飽飯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傳統水稻的產量太低了,并且抗病蟲害方面的能力非常差。”
李復仔細的想了想緩緩的開口,雜交水稻替代傳統水稻也是不得已的選擇,華夏的人口太龐大了,如果沒有袁隆平院士研究出的雜交水稻,華夏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雖然雜交水稻現在看來有諸多的缺點,但是這并不能否認袁隆平的偉大貢獻。
華夏不像泰國,泰國是一個小國,地理位置又非常的優越,地處熱帶地區,光照、降水量都非常的充沛,非常適合水稻的種植,一年三熟都可以做到,同樣的種子在泰國這邊的產量就是要比華夏高,更何況還是可以一年多熟。
泰國這邊可以無所顧忌的繼續種子傳統的大米品種,可是華夏不行,因為十幾億人口每天要消耗的糧食實在是太龐大了,沒有選擇,只能先有限滿足大家的胃口,至于口感、營養、容不容易消化、有沒有什么隱患等等都是次要考慮的東西了。
“這些問題到了太空之中都不是問題,我們華夏如果可以在太空之中大規模的種子水稻,我們其實完全可以采用老祖宗傳下來的種子。”
“太空之中不需要考慮病蟲害的問題,更不需要擔心光照的問題,即便是普通的水稻,產量也是最高產雜交水稻的2倍。”
顧峰微微點頭,他現在可是一個水稻研究的專家,自然是清楚這些。
“如果算上合理的利用空間,全年都可以種植的因素在里面的話,這個產量其實應該要超過十倍的,我們華夏大部分的地區一年都是一熟,很多地方雖然可以一年兩熟,但是已經沒有人會去種兩熟了。”
“我們在太空之中完全可以做到極致,即便是以最長的東北大米120天的周期來計算,我們也是可以一年三熟,而且絲毫不會導致品質的下降。”
聽完顧峰的話,在場的眾人一個個都忍不住點點頭,太空發展農業也許有很多的限制,比如水資源需要從地球運輸過來,還需要構建太空農業基地等等,前提的投資是非常巨大的,不過隨著空天飛機的發展,這些限制都已經不再是問題。
相反太空農業的優勢就可以體現出來,充足的光照、無限的空間、微重力環境下農作物產量大幅度提高、沒有病蟲害不需要打農藥等等,這些優勢都是地球上面所不具備的。
“看來我們接下來可以在太空農業這一方面加大投資,盡快建造一個大型的太空農田出來,拿出高品質、高產量、高經濟效益的太空農業給世人看一看,這樣的話,我們國內的力量也都會跟上來。”
“到時候我們華夏人就能夠再一次的像老祖宗一樣,吃上上好的大米,而不是吃雜交水稻大米。”
陳彬也是點點頭,看到了太空農業具有的廣袤前景,當然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國人吃上放心的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