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臨近開學了,依然還有人不斷的打電話、發信息過來咨詢三江大學到底怎么樣,一旦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就會毫不猶豫的拒絕,所以僅僅只是招生這一塊就讓李復發愁。
“不到1000人。”
林斌搖搖頭,這點人數和計劃之中的人數相差太遠了,讓很多教授、老師都覺得非常沮喪,當老師的自然還是希望自己的學生多一些、優秀一些,甚至連招人都遠遠招不到,這就非常打擊人了。
三江大學不管怎么說,好歹也是有很多知名的教授、老師,李復是諾獎得主,還有陳彬、余亮、曹海濤、楊易平這四位華夏院士以及復云科技集團眾多優秀的科學家加盟進來,按理說軟件方面是一點也不差。
至于硬件方面,李復為了這個三江大學可是前前后后投入了幾千億,各種各樣昂貴的設備、儀器等等都毫不手軟的買下來,更是在太空之中的天空之城都留下了一個大型的實驗室用來給三江大學的學生教學使用。
如此強大的硬件條件,整個華夏也幾所大學能夠有這樣水平,更何況只要有需要,李復絕對是毫不吝嗇的投入,要什么給什么。
可是即便是這樣,沒有絲毫名氣的三江大學依然還是被人頻頻拒絕,發出去上萬封錄取通知書,到現在竟然還是招收不到一千人。
“有多少是多少吧,只要我們慢慢的將自己的牌子給打響,以后不怕沒有生源。”
李復也是輕輕的嘆口氣,同時內心之中也是暗暗的吶喊,自己一定要把三江大學的招牌給打響亮,招生都招不到,這簡直不是太慘。
“迎接新生的準備工作都做的怎么樣了?”
李復松開自己緊皺的眉頭,既然事實如此,那就只能接受,下面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教書育人,將這不到1000人的學生給培育好。
“所有的工作都已經準備好了,只是這人數太少了,我們的老師都有好幾百人,這樣算下來一個老師只能帶三個學生了,教學方面不太好安排了。”
“我們就當他們是研究生,老師帶學生,班級規模方面縮小把,十多個人一個班,我們采用精英式的教學模式。”
“十多個人一個班?”
林斌一聽,整個人都是微微一愣,現在華夏高校很多,學生更多,很多學校不斷的擴張,可是基礎設施跟不上,很多時候一個班的人數都是四五十個,甚至六七十人的也不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