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馬的人快速跟蒙恬、王賁、白起、司馬錯、內史騰、李信、王龁等十二武將匯合。
沒有騎馬的快速奔跑。
在三公子贏天身邊,一點都感覺不到疲憊。
就好像回到了曾經年輕的時候,一身干勁和精力。
三公子贏天所帶領的一萬多名秦軍連追趙軍、百戎五萬聯軍三十余里。
三萬趙軍、兩萬百戎騎兵為了活命。
也不顧什么友軍不友軍了。
原本偌大的函谷關大門在五萬人面前顯得十分狹窄。
萬丈洪水傾斜于漏斗之口。
蒙恬、王賁、白起、司馬錯、內史騰、李信、王龁等十二武將等幾百騎兵不敢再死追。
圍師必闕,若逼得三萬趙軍、兩萬百戎騎兵太緊。
反而會適得其反。
只在附近默默觀察。
等待三公子贏天。
在等了一個時辰以后。
三公子贏天帶著一萬三千多士兵終于趕來。
“那不是不要臉的嬴華嗎?
他怎么在三公子身邊?”
蒙恬、王賁、白起、司馬錯、內史騰、李信、王龁等十二武將回頭一望,議論紛紛。
待三公子贏天趕到之后,跟蒙恬、王賁、白起、司馬錯、內史騰、李信、王龁等十二武將解釋一番之后。
無不感激涕零,深感三公子贏天之胸懷肚量天下無雙。
盡棄前嫌,秦軍上下一心。
除了三公子贏天,但都茫然地看著從函谷關逃竄的三萬趙軍、兩萬百戎騎兵。
“三公子!
函谷關易守難攻,靠咱們這點人馬如何奪取?”
“是啊。
三公子,想來您早就想好了吧?
要不然都打敗了趙軍、百戎聯軍。
不可能再受累跑這么遠。”
“三公子您就說說吧。”
蒙恬、王賁、白起、司馬錯、內史騰、李信、王龁等十二武將圍繞著三公子贏天求解。
“靜待天時吧!”
“……”
蒙恬、王賁、白起、司馬錯、內史騰、李信、王龁等十二武將無語,既然三公子贏天故意賣弄關子。
他們也就默默等待。
三公子贏天望著眼前那狼狽逃竄的趙軍、百戎五萬聯軍感慨道:
“帝非帝,王非王,千軍萬馬走北氓。
青蛇蟠椅懸梁,天子氣盡將亡。
天下奸雄鷹揚,帝室吞聲草莽。
佞臣自比姜尚,腐儒寒張。
此時我輩不出,天下將何往?
一夫奮臂,九州響。
咸陽將定諸侯止刀槍。
怒滿腔,門下聚賢,謀臣武將。
遍觀舉世庸夫,秦兵可稱狂。
劫西帳持劍逐群羊,思計量談笑戲咸陽。
施奇策廉頗聞鼓慌,納山東聲名起四方。
社稷傾危逆賊貪疆,百姓落難腐肉充饑腸。
蜮黨滋奸養猖,百僚瞻顧彷徨。
烽煙浩蕩,亂世非吾安邦
百姓有何望!
豎子志短,英雄氣長。
誓當橫掃六合,蕩惡清八荒。”
蒙恬、王賁、白起、司馬錯、內史騰、李信、王龁等十二武將、嬴華將軍沒想到三公子贏天還有如此雄心壯志。
意在掃清六合,席卷八荒,救萬民于水火,使天下歸于一邦。
在如今亂世,如此雄心壯志,可謂天下無雙。
趙軍統帥廉頗對著山坡上的三公子贏天拱手感謝。
悲戚離開。
半個時辰過去。
隨著最后一個趙軍退出函谷關。
魏軍趕緊關閉了函谷關大門。
時下天下第一雄關—正式完整的出現在三公子贏天、蒙恬、王賁、白起、司馬錯、內史騰、李信、王龁等十二武將、嬴華將軍、一萬多秦軍的面前。
函谷關。
該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因其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是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
始建于西周,是東去洛邑(洛陽),西達咸陽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而后兵家吳起入主魏國,訓練魏武卒,奪取河西之地,攻占函谷關。
秦人已經將近八十多年沒有靠近過函谷關。
對于山東六國來說,乃是榮譽的象征。
對于秦人來說乃是恥辱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