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起步,但是柯尼塞格直接領先了阿波羅IE小半個身位。
而且,隨著距離的延長,這個差距也越拉越大了。
不過,阿波羅IE也不是吃素的,在到達第一個彎道的時候,也只是被柯尼塞格拉了大半個身位而已。
進入彎道,呂笙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本身呂笙第一名的位置就在內圈,切彎角度就占便宜,再加上呂笙習慣了這條賽道之后,切彎角度還有動能利用都做的非常好,入彎之后,差距不僅沒有拉開,反而縮小了。
甚至等到呂笙出彎的時候,已經和柯尼塞格齊頭并進了。
最前方的兩臺車齊頭并進,后面的車完全沒有超車機會,只能勉強跟在后面。
而且,后面的人技術也差了不少,很快,在幾個彎道之后,漸漸就拉開了差距。
最前列的呂笙和最后面的那一臺大牛,之間的距離也拉開了一個彎。
而呂笙駕駛的阿波羅IE也在連續幾個彎道之后建立起了明顯的優勢,領先了柯尼塞格大半個身位。
這樣的優勢一直持續到了第一圈跑完,兩者之間的距離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拉大了,阿波羅IE已經完全領先了柯尼塞格整整一個身位。
而柯尼塞格后面,也僅有顧傾城的拉法在緊追不舍,其他人已經陸續掉隊了。
呂笙并沒有因為有點優勢就覺得穩了,差距并不大,可能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有可能把優勢葬送出去。
不過,好在,跑在第一位最大的好處就是受到的干擾小了很多,只需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節奏,防止碰撞。
只要這樣的節奏能一直保持下去,呂笙獲勝的幾率很大。
果不其然,進入第二圈第一個彎的時候,柯尼塞格已經不再追求追上呂笙,調整之后降了一點速度,卻切進了內彎。
雖然兩者之間的距離是拉大了一些,但是路線調整之后,柯尼塞格的可以調解的地方也多了。
這就苦了緊隨呂笙之后的顧傾城駕駛的拉法,單論技術,她不如呂笙,但是絕對在李成武之上,但是李成武起點的優勢太大,她緊緊跟著呂笙就已經很辛苦了。
現在柯尼塞格插到內圈,她必定是會受到影響的。
不論是身位,還是超車路線難度都大大提高了。
第二圈,幾乎就是這樣的節奏中度過。
呂笙有領先優勢,彎道也能拉開一些距離,但是在直線上,就只能坐看兩人跟上他了。
很快,三圈跑完,大多數人都已經掉隊了,唯一還有些競爭力的只剩下了呂笙的阿波羅IE、李成武的柯尼塞格和顧傾城的拉法。
最慘的,要數那個從第一圈就開始掉隊的大牛了,呂笙幾乎快要拉他一圈了。
也不知道這樣的技術是怎么進正賽的!
再怎么說,拉一圈的話,起碼都是一分半鐘的領先,三圈平均下來每圈都是半分鐘。
不過也不排除有些人只能在無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比賽,一旦有競爭,就會緊張,發揮不出實力。
也或者是看到差距太大,追不上之后就果斷放棄了。
不過,這些都不關呂笙的事情,拉一圈不是更能證明實力嗎?
唯一比較惡心的是,那臺大牛穩穩占據著內圈,哪怕被拉了一圈,還看到呂笙他們了,也沒有讓的意思。
呂笙搖了搖頭,入彎的時候只能切外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