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糧食收回大量寶鈔的同時,讓同糧食掛鉤的寶鈔,隨著糧食的消耗,銷毀一波,控制好境內的寶鈔數量,就可以將寶鈔和黃金白銀掛鉤。那個時候,錨定物才能更換。
當然,方世玉還是知道的,金本位,銀本位,都遠遠比不上公信力,只要朝廷強盛,沒有叛亂,朝廷信譽不下降。用朝廷的公信力制定寶鈔的價值,才是最好的方法。
不過,眼下的情形,并不能直接消費朝廷的公信力,畢竟地方官員的監管,信息獲取還過于原始。
至于金銀本位會不會讓商人們聯合起來,在大明境內的某一地,集中擠兌大明寶鈔,造成寶鈔失信的事情出現。
這種事情,實則根本不需要在意。
商人是什么東西?待宰羔羊,殺了一波又一波。他們敢集中擠兌,朝廷就敢送他們去刑場赴死。
至于說,商人鼓動這個,鼓動那個去造反。歷朝歷代,造反成功,哪怕是地方諸侯,在他們眼中商人,就是用來補充軍費的東西。
維護大明,能保住他們的身家性命,推舉其他人出來,哪怕這個人有多大的能耐,沒錢的時候,刀架在脖子上,也要讓商人大出血。
相反,真正想搞動亂,造反的,永遠不是商人,商人需要一個安穩的經商環境,需要穩定的政體朝廷。
雖然他們偷稅漏稅,但商人不是傻子,把天下搞亂了,他們能賺的只是人命錢,人命又值幾個錢?
更何況,一旦國家動蕩,商人就是第一批被殺的對象。
至于勛貴集團,他們作為既得利益者,深刻的說,老朱家自己打的天下,他們從龍之臣,要榮華富貴有,要金銀財寶有,要嬌妻美妾有。
又會有那個跟朝廷作對?家中資產遍布各行各業,網羅天下,難道不舒服嗎?除非他們想做皇帝。
不過縱觀明朝歷史,勛貴集團真的沒有誰是想做皇帝,要造反的。
至于藍玉,他的死有他自己的原因在內,但這個原因絕不是最重要的,哪怕當初方世玉不阻攔藍玉,讓他霸王硬上弓強行娶了元帝皇后。
哪怕方世玉沒有在喜峰口攔住他,讓他放棄攻關的念頭
只要朱標不死,藍玉的這些罪過,朱元璋都可以寬恕,他的死,最大原因還是繼任者變更出現的問題。
而如今,方世玉和藍玉徹夜長談,從喜峰口一直聊到應天,數個月的時間,穩住了藍玉的性子,讓他忍耐。
哪怕藍玉最終還是忍耐不住,去找老朱頭想要打仗,君不見,老朱頭不也沒生氣,反而告誡藍玉,回家修身養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