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泠苑內。
“每條河都有不同深淺、曲線、湍急程度,地形高低都需要親身去了解實際情況,走訪,才能制定出有效的防水措施,大水圍追堵截不了,不是長久之計,清理河道,疏通引流與分支,才是最主要。”
沈宸醇厚的聲音一字一珠,遏云繞梁。
他正坐在窗畔羅漢榻上,跟李謙探討岷江洪災的事。
洪災關乎的是眾多流離失所的百姓,一刻都不能耽誤。
朝庭中派了官員前去抗災,如今沒有一點頭緒,皇帝借機試探大兒子與二兒子,有意讓二人一展才謀。
這一戰,是父皇對自己的第一次比較,李謙自是不想輸“疏通引流與分支,恩,我心中也有想過,可是心里有點沒底,今日聽小宸一席話,我也可以確定自己的想法。”
沈宸并不在意大皇子的夸獎。
“大皇子足智多謀,想做的盡管去做,要相信自己,在下只是給一個小小的建議。”
下晝申時,太陽并不刺眼。
他烏黑的長發一瀉而下,坐在支摘窗旁,光線微微照射,盡顯姿態閑雅,丹鳳眼褐眸中,暗藏著讓人信服的力量。
李謙微微激動,被小宸夸了,心里有一股難以言喻的心情,再次確認,聲音帶上欣喜“小宸真的感覺我足智多謀、聰明睿智”
就像一個討糖的孩子。
沈宸哂笑“大皇子何時對自己這般沒有自信。”而后頓了頓正色道“若大皇子信得過我,此次排洪可以求助公孫家族的人。”
“哦,此話怎講”
他細細道來,公孫家族人才濟濟,老太太至六歲孩童都會制作機關之術,疏通引流與分支洪水路上,少不了要用到很多工具,有公孫家族的救援,事倍功半。
兩人一直探討至太陽西下。
其實都是對方在講,大皇子在一旁用筆記下,或者是附和一兩句“我也覺得。”“這樣甚好。”
在葉府用了晚膳,李謙才帶著蕭白坐上馬車回皇宮。
次日。
大皇子拿著一副長長的地圖,在上面標記出洪水位置,還有應該要如何疏通,及要借助公孫家的幫忙,一一清晰講解,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聽得景平帝直直點頭,甚是滿意。
李常念強顏歡笑,違心夸獎“看來大皇兄昨天下了不少功夫。”
借機,李謙推出了他的智囊星,在景平帝面前一頓夸“其實,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我的好友沈宸,父皇,他就是國師的徒弟,現在住在尚書葉府家,已經考過童生與舉人,來年二月就要考進士,他運籌帷幄,神機妙算,這幾年一直跟在國師身邊,是一個可造之材。”
這還是第一次在父皇面前夸人。
大兒子夸贊好友時,素日里冷靜的面容中還有一絲欣喜,景平帝看得清清楚楚,他與國師也算是忘年之交,大兒子與國師的關山弟子關系交好,嗯,倒也不錯。
他伸出手拍了拍大兒子肩膀“既然是可造之材,那可得好好請教人家,別持才傲物。”
李謙滿口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