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這是?”柳燕吸了吸鼻子,停在了一小攤販前。
破布上擺了幾叢植物,綠桿上面是黃色小花,桿下面是被泥糊住的黑色莖塊。
要是在山里遇見,單純從地上的花桿部分,柳燕是絕對認不出來的。
柳燕蹲在地上,拿起一叢,把莖塊上的泥抹掉了一些后,那刺鼻性的氣味就更濃了。
“這是什么?”蔣大郎捂著鼻子問道。
“姜,可以煮魚的。”
聽到可以煮魚,蔣大郎的眼睛亮了一下。但隨即捂住口鼻道:“這味道不好聞。”
“哈哈”柳燕笑了:“要先切細,一點點就好,然后加油暴香潑在魚上,再淋點醬油,保證好吃。”
“真的?”蔣大郎半信半疑。
“當然是真的”柳燕說完,轉頭問:“小哥,你這是山里挖的嗎?”
“是啊,不過不是用來吃的,是切片泡水喝,能治頭疼腦熱。”
“這倒是,俗話說,東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以前我每個月來那個的時候,肚子疼的要命。
我媽都會泡一杯紅糖姜茶給我喝。”柳燕說著說著,心中滿是思戀和感慨。
“什么是醫生?你來那個是來什么?”蔣大郎滿頭問號,柳燕剛才那段話,他一句也沒聽明白。
“你問那么多干嘛,要不要吃。”柳燕把姜往蔣大郎跟前湊了湊。
“不要不要”蔣大郎如臨大敵,連忙閃開了。
“這能自己種嗎?”柳燕問到。她想知道這時代,姜是不是普遍種植的。
“不能,都是深山里挖的。”
“哦,那多少錢?”
“一叢十五文”
“這么貴?”蔣大郎驚呼道。
“這不好找,得到深山里去。”
“招娣,不要了。這山里肯定有,我幫你去挖。”
“沒事,我要兩叢。”柳燕看著賣貨小哥穿的破破爛爛的,也不跟他講價了。
現在她家每天將近200百多文的收入,在村里也算高收入人群了。
“好咧”小哥很開心,用竹葉子包好了莖塊部分,遞給柳燕。
柳燕把它豎著放進筐里,避免被東西壓到它的桿和葉子部份。
回去后她想把它種起來,以后不能推廣,自己吃也好。
付完錢后,兩人便離開了集市。來到集市旁的店鋪一條街。
有雜貨店,米店,布店,成衣店,藥店,酒鋪,銀店,當鋪什么的。
柳燕基本每家鋪子都去看了一下,這里的調味料只有鹽,醬油,米醋,麻油這些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