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青海結合著PPT,開始講述起來,“根據果核科技公司‘構建自主可控的萬物互聯智能世界’的企業愿景和公司使命,
錦城硬件研發中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分成三大任務課題進行研究。
第一,就是基于公司目前主營業務電腦主機,做板卡部件的國產化替代。
我們知道一塊主板主要是由CPU插座、內存插槽、板卡拓展槽、主板芯片組、基于CMOS存儲器的BIOS系統、時鐘發生器、I/O接口、IDE接口、電源模塊等九大部件構成。
目前的現狀是,這9大模塊中,國家只掌握了電源模塊的核心技術,除主板芯片組、CMOS外,其余模塊國家能造,但不具備技術的先進性。
我們首要的攻克目標便是CMOS,在這上面錦城電科大做了一些技術儲備。
……
第二,基于新興消費電子類核心組件的仿造,伺機進行部分組件的國產化替代。
這方面我們目前的科研任務,就是基于錦城電科大在CMOS全硅光電集成上的全球領先研究地位,力爭搶占MircoLED市場主導權,從而使國家實現對LCD、OLED的彎道超車。
……
第三,展開基于國產自研芯片進行自主核心架構的前瞻性研究與交互式兼容研究。
這方面,我們需要聯合華科院計算所的力量,依次從2進制翻譯拓展、向量拓展、高級向量拓展、虛擬拓展進行攻堅,構架屬于我們華國自己的基礎指令集。
……”
隨著吳青海的講述,畢業生們逐漸明白了未來要做什么。
不過隨之而來的便是質疑,“吳院士,前面兩個大點我們都好理解,第三點是不是太過樂觀了?
據我所知,目前國內還沒有國產芯片的問世,就更談不上自主核心架構的研究了。”
問話的人,問題很尖銳,如果不是看在吳青海華國工程院院士的身份上,估計言語會更不客氣,說不定還會破口大罵。
華國人,造芯片?
這事聽著就不靠譜。
吳青海面對這種問題,也只能微微一笑,“這位同學的質疑非常的好,不過有件事現在也不是秘密了,可以公布給大家。
2001年8月19日,也就是我們華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先生從事計算機事業50周年的紀念日。
華科院計算所的狗剩一號設計與驗證系統成功啟動linux操作系統,正在進行華國科學院組織的鑒定。
目前的消息是已經獲得鑒證通過,將在10月10日雙十節那天對外宣布。”
這個消息讓食堂里的眾人歡欣不已,不過很快又有人提出了疑問,“吳院士,這狗剩一號的性能怎么樣?相當于國際什么水平。”
吳青海嘆了一口氣,“根據目前的數據,狗剩一號只裝有600多萬個晶體管,最高可執行200多條指令。其性能只相當于因特爾公司于1989年發布的80486芯片。”
吳青海的話如同一盆冷水一般,澆滅了食堂里眾人的熱情。
落后了整整12年啊。
12年,按照摩爾定律,多少代了?
這還怎么玩?
吳楚之站了出來,拍了拍手,吸引住了大伙的注意力,“狗剩一號的性能怎么樣,這并不是最重要的!
而是‘有了’和‘沒有’的區別,這是天大的差距。只有‘有了’,才能問技術怎么樣,‘有了’就代表有整套完整的設備技術及理論,即便落后,也不怕后續升級研發。
也只有狗剩一號的‘有了’,我們做的第三點,才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