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戌甲手腕。之后迅速側身,并翻腕握住戌甲手腕,右手擒住戌甲上臂,左腳后撤半步,將自己原來的身位讓給戌甲。最后,兩手一松,任由戌甲拳勢前沖。被趙壘子幾下應對,戌甲立時不穩,踉踉蹌蹌朝前跨出好幾步,才止住身形。
等戌甲穩住,并轉過身來,趙壘子問道:“明白了沒有?”
戌甲回想了一下,在伸出的左臂被招架的那一剎那,趙壘子便將身形移至自己肩旁,用兩手制住自己的左臂,引導左臂繼續打出,并牽引全身向前邁出。此時,空拳前沖不止,上身因左臂被制而無法回轉,下盤卻本能欲踩住,上沖下停,兩相不一致,致使身形踉蹌。把整個過程回溯了一遍,戌甲朝趙壘子點了點頭。
見戌甲表示明白了,趙壘子又說道:“再出一拳,我會換一招。”
戌甲立馬向剛才一樣打出一拳,這次趙壘子仍是扣住手腕,身形移至戌甲身側,但右手沒有去擒上臂,而是等戌甲拳勢繼續前沖半步,然后伸出右掌輕拍向戌甲后腰,雙手一齊用力,將戌甲朝前一送。這次,戌甲根本站不住身形,幾步之后就撲到在地,臉上沾滿了泥草。趙壘子又問明白了沒有,戌甲蹣跚著站起身來,先點了點頭,然后又搖了搖頭。
趙壘子招手喚回戌甲,繼續說道:“待會兒我再解釋,你再出一拳,我會再換一招。”
戌甲還是一拳打出,一剎那間仍是像之前那樣。只是這次,趙壘子讓拳勢更沖出了幾分。然后轉動身形,用右手拿住戌甲肩關節朝前下方壓,左手拿住手腕朝后上方提,繼而以全身之力下壓。戌甲一把跪倒在地,被死死壓住,左手被掰開豎起,生疼得厲害。拉起戌甲,趙壘子又問是否明白。戌甲搖了搖頭,之后想了一會兒,又點了點頭。
見戌甲表現得有點迷茫,趙壘子獨自走到一旁,由著戌甲自己琢磨。在草地上來回走了半天,似是悟出了點什么,走到趙壘子面前,說道:“第一拳是師叔招架之后,就勢讓出身位,同時擒住手臂,將我的拳勢導向被讓出的那個身位,如同開閘泄洪一般。第二拳則是在將拳勢導向身位的時候在背后加上一把力,如同下游泄洪的同時打開上游的閘門。第三拳又有不同,不是在背后加力,而是把拳勢朝下壓。因拳勢向前,下壓之時不與之相沖,所以不會太過費力。有點像在泄洪口前挖出大坑,泄出之時洪水之勢向下而不再向前。”
趙壘子哈哈一笑,說道:“比喻得還行,拳雖是剛猛之技,若要奏效,還必須攻敵之隙,有如水見隙則流,遇壁則止。非是巧打應了此理,就是力打也不能違。只不過,巧打之隙也許是力打之壁,巧打之壁亦可能是力打之隙。譬如,以拳對拳,于你而言是壁,當極力避之,然于骨壯力大者卻是傷敵之良機,有此機會必乘之。”
聽到這般解釋,戌甲腦中思路頓開一片,忽地想到靈氣,便又問道:“那若是出拳之時還用上靈氣,是不是隙與壁又會有所變化?”
趙壘子點了點頭,答道:“那是自然,軟而可攻是隙,堅而不可攻是壁。臨敵之時,狀況千變萬化,力大者未必氣盛,力小者未必氣虛。見敵氣虛而自己尤盛,便可破壁擊之。此間的種種變化,須長年累月的捶打甚至冒險才能了然于心。好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了,現在由我出拳,你照著剛才的套路試著應一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