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李元景也不認為自己的字幅寫得怎樣特別好、特別珍貴、世人怎樣喜歡。
后世的時候,雖然人們也很喜歡詩歌,但那時社會生活異常豐富,詩歌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個方面,并不怎樣讓人特別癡迷,所以李元景也低估了大唐之人對詩歌的喜愛程度。
但通過李世民、李浩然等人爭搶他的字幅,李元景也慢慢認識到了大唐之人對詩歌的喜愛程度。
既然他們這么喜歡詩歌,自己寫起來又這么容易,那就給裴寂、裴淑貞每人寫一幅吧。
給他們寫一幅字幅根本就不是個事兒,而如果因為這樣的事惹大唐最聰明、最有才氣、最淑貞大氣的美女不高興、生氣,實在太不值、不合算了。
想到這兒,李元景又從床上爬起來,命令春綺準備好筆墨紙硯,開始給裴寂、裴淑貞寫字幅。
春綺雖然是一名丫鬟,但她也知道詩人們一旦突然有了詩興、來了靈感,可是要立刻記下來的,所以她聽李元景要寫字幅,就趕緊準備好東西。
李元景為了哄裴淑貞高興,他決定給裴寂和裴淑貞選兩首特別好的詩。
他坐在桌前思考了一番,然后決定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寫給裴寂。
《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蓋全唐”的千古絕唱,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游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
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悠揚,洗凈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寫完之后,李元景開始考慮給裴淑貞寫一首什么詩:
這首詩既要寫出裴淑貞的美,又要端莊大方,淑貞大氣,不妖嬈、不淫蕩,李元景思考了好一會兒,最后選定了李白的《清平調》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這首詩以牡丹花比楊貴妃的美艷,運用比喻,擬人,夸張、反復等各種修辭,塑造了艷麗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采用云、花、露、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贊美了貴妃的豐滿身姿、亮麗容顏和高貴身份,卻不露痕跡。
此詩想象巧妙,信手拈來,不露造作之痕。
詩中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讀這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無須刻畫,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
因為這兩首詩是寫給裴寂、裴淑貞的,李元景寫的格外細心,同時也因為這兩首詩張若虛、李白寫得特別好,李元景心情激蕩之下,字也寫得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