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李大人,這樣吧,既然我們承諾給李大人寫一百二十幅字幅,那就先給李大人寫,如果陛下想要我寫的字幅,我再給陛下寫就是了。
這一幅字幅是我看了前朝一些懷才不遇之人偶有所感寫的,后一部分過于消極,沒有為大唐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寫得不是很好。”
李世民打斷李元景的話說:
“不、不,六弟,這首詩寫得特別好。
你這是寫詩,不是上奏給朕的治國安邦之策,從詩的角度來說,這首詩完美得毫無瑕疵!
二哥雖然寫詩沒有你寫得好,但鑒賞能力還是有的。
不管你是不是還能寫出像這首詩這么好的詩,這首詩都要留在宮中,不能讓它流落到外界。”
李元景看李世民堅決要把這首詩留在宮中,而李浩然七人又堅決想要,他就想,先不讓雙方爭這首詩,把這首詩放在一邊,他再寫,寫得多了,那不管李世民,還是李浩然,就都不會如此堅決要爭這首詩了。
如果李世民堅決要爭這首詩,抽空了自己可以勸勸他,像這樣的詩自己能寫出成千上萬首,并且自己的字又不是真的好。
如果自己的字幅能賣錢,那就要趁熱打鐵,趕緊賣,等到將來自己的字幅不值錢了,那時想賣也賣不到多少錢了。
現在自己隨便寫一首詩就是二百貫錢,這才是真正一本萬利的好生意。
想到這里,李世民對李世民和李浩然眾人說:
“陛下,李大人你們都覺得這首詩寫得好,都想要這首詩,我很感激你們對我寫的這詩的認可。
這樣吧,我們先不說這首詩給誰,我再寫一寫,你們看了就知道我寫的都是這樣的,所以不必爭這一首。”
真的?
這可能嗎?
這一首詩大氣磅礴、雄奇瑰麗、實乃千古絕唱,李元景說他寫的都是這水平的,這可能嗎?
李元景拿起筆,把李白的那首《蜀道難》寫了出來: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
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