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知道,還是等天機子前輩后面公布吧,這誰知道呢?”
【蕭秋水與唐老太太進入地底與唐老太爺子交手前,蕭秋水不忍忘情天書的武功失傳,所以臨危在唐老太大首肯下,得稍有時機,將武功錄于長箋,然后再將天書、神令,各以掌力催嵌柱中,好待后世人能發掘得到。】
【而忘情天書根本就不是一本書,而是琴劍、笛劍、胡劍三人合起來的音樂造詣,不過蕭秋水臨危時將自己對《忘情天書》上一十五訣所悟,記載成篇,謄錄在這一張折疊的長箋上!】
“這是啥意思?”
“也就是說,以前的忘情天書根本不是忘情天書,只是琴劍、笛劍、胡劍三人合起來的音樂造詣,但蕭秋水智慧過人,領悟了忘情天書,將忘情天書記錄了下來,這才是真正的第一本忘情天書。”
【至此,真正的《忘情天書》重出江湖。】
【為此,江湖掀起了一場血雨腥風。】
“呃,怎么還沒有介紹這本功法到底有啥用呢?”
“后面會說的,你急啥?”
“就算說給你聽,又有啥用,你有沒有功法秘籍,不還是練不了嗎?”
【忘情天書著重境界、感覺、情態、氣勢,只有通曉琴棋書畫、詩歌樂理、至情至性、武學天賦極高之人才可學會】
“臥槽,這是人能學的功法嗎?”
“只有通曉琴棋書畫、詩歌樂理、至情至性、武學天賦極高之人才可學會,我要會這些,還會學習忘情天書嗎?”
“你說的有道理,這《忘情天書》的學習條件太苛刻了。”
“一般人肯定學不會,反正不少江湖中人連字都不認識,哪里還能通曉琴棋書畫,反正基本不可能。”
“這就是給天才練的,由此可見,蕭秋水的天賦到底有多強了。”
【《忘情天書》的武功只適合一人所學,多人學習使心意不能相通,學習愈精專,愈加苦研,結果感情愈易決裂,自身性情不由控制,后果不堪收拾。】
【《忘情天書》首重有情,有情后始能忘情,忘情后方能高情,高情之后,即能把己身之意志生命,融入為大自然生物靜物任何一石一木之中,借宇宙天地的力量,擊毀對方,而不是以自身在大自然中滄海一粟的微薄力量……敵人武功再高,又怎禁受得了天地無情的巨力?】
“嘖嘖,不愧是忘情天書,先有情再忘情……”
【忘情天書共十五勢,分十五法,總共一十五訣,則上天入地,任何一石一物、片杉片瓦,亦可充分發揮。】
“上天入地?”
“這么牛逼?”
【可隨音樂創新招,可隨畫意生無極……】
招式層出不窮,在不斷創新……
【習得《忘情天書》之后,要能忘情,一旦不能忘情,便不能拋舍己身,成為一無所有的劍客了。】
【使忘情劍法時,天地之間,只有一個人、一把劍,千山萬水,眾生百相,都是他的劍而已。】
【如果有情、情襲他念,便無法進身融入其他人心中。】
“果然,忘情天書看重氣勢,看重境界……”
【其中君王一訣便是仗帝皇之積威,嚇服敵人,乃王者之劍,如人有情在,則無法完全放棄自己,成為九五至尊的人上人。】
【《忘情天書》乃由天地萬物生意,不是無敵,反是有敵,若有一日,有一人,施展的是他本身就是高山大海,或萬民之尊,或生者父母,或日月圣明,你的劍法,面對這完全融入于山河的人,便無法可施了。】
【正因為如此,《忘情天書》實則是借用天地力量擊敗對手,同時還能改變作戰環境、創造勝利的條件。】
看到這里,眾人方才知道這種功法根本不是給普通江湖中人學的,都是給那些天賦逆天之輩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