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毅的印象之中,地皮菜可搭配的還是很多的。
而最經典的就是燉湯吃了。
其味道之鮮美,那還真不是吹的。
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滿桌子都是肉菜的時候,一鍋地皮菜湯一出來,立即就能成為香餑餑!
不管是男女老少,都好這一口。
鮮美、解膩,關鍵是口感也不差。
除了這燉湯之外,第二道就是沈毅比較熟悉的,地皮菜炒蛋。
又是光從外像看上去,地皮菜炒蛋就和外婆菜炒蛋是差不多的。
這才是沈毅比較愛吃的。
除了這兩個比較常見的之外,還有地皮菜豆腐、地皮菜炒韭菜以及地皮菜燒肉鮮。
最后一個沈毅吃過,但是中間的兩個,他還真的沒怎么嘗過。
好在今天的量比較的多,沈毅打算都給做了。
也算是一次吃個夠!
地皮菜湯是最簡單的,就像是清燉差不多,它本身就比較的鮮美,因此也不需要放很多的配料。
將其炒熟之后,放入鍋中慢慢燉煮就行了。
地皮菜炒蛋也比較的簡單,和外婆菜炒蛋那是差不多的。
沈毅準備了兩個土雞蛋之后,順利就將這碗菜給出鍋了。
當真是色香味俱全了。
接著就是地皮菜豆腐,村里還是有很多家都會自制豆腐,主要就是工序比較的繁瑣。
沈毅家現在還有石磨,但是這玩意兒真的很耗費時間。
他們就慢慢的舍棄了。
豆腐的主要原料黃豆,這是絕大部分美食的原料。
像他們最喜歡做的副乳、燜豆豉、豆漿、豆腐塊、老干媽等等,都是需要這玩意兒的。
可惜,每年種黃豆的收益都不高,因此現在村里種植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
漸漸的,都已經快看不到了。
沈毅最喜歡吃的就是燜豆豉。
言歸正傳,起鍋燒油,等到油溫可以之后,就將洗干凈的地皮菜放入其中煸炒,可以放入少量的精鹽。
要想保證食物原本的味道,沈毅個人是不太喜歡用太多輔料的。
這會掩蓋食物本來的味道,每次看到人做菜,恨不得將幾十種調料都放進去,他就覺得有股淡淡的憂傷。
待到這菜漸漸的入味之后,就將切好的豆腐塊放入其中,加水煮沸,最后就可以出鍋了。
這幾個菜做完之后,就有一股說不出來的清香味道。
吃過新鮮地皮菜的,都會對這個香味記憶猶新。
那是一種芳草和泥土混合的奇異味道,只要是聞過一遍,往后不出意外,你只要一聞到就能想到它。
看著桌上的地皮菜全宴,沈毅忍不住笑了,然后又來到隔壁房間取出了一些酸豆角。
一股濃烈的酸味直沖鼻腔,沈毅將酸豆角切碎浸泡。
酸豆角拿出來之后,浸泡會讓其中的酸味慢慢的釋放。
等到時間過去的時候,沈毅來到菜園子,摘了一點青椒,切成碎末,又拿出了一點肉來,切成肉沫。
酸豆角幾次過水之后,加入熱水稍微煮一下,那么最終的酸味就不明顯了。
酸豆角炒肉末,這是沈毅最喜歡的下飯神器。
翻炒出鍋之后,沈毅忍不住嗅了嗅鼻子。
光是這股味道,就能判斷這碗酸豆角肉末到底酸不酸。
沈毅很滿意。
桌上的菜香味撲鼻,沈毅再也忍不住了,拿起碗盛了一碗米飯。
酸豆角肉末拌飯,在夾一點地皮菜炒蛋,滿嘴都是奇異的味道綻放。
那種微微的酸澀,讓口齒之間的津液不斷的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