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我天朝的二十一史、多年來金陵日報刊載的世界歷史等。以及日本自己獨有的劍道、武道。”
“嗯......”心里想著待會得找隨行人員中的錦衣衛想辦法去搞一套完整的大阪東林書院教材的溫體仁,臉上卻是毫無波動:“興辦教育,是存之的老行當了,必然是辦得不錯的。還有呢?”
“還有嘛,在下最感自傲的,便是在豐臣氏自己的領地上,推廣了三公七民的田賦。”
作為緊跟今上的老溫,自然是知道日本以前是五公五民的。對于高攀龍能夠把三公七民在日本推廣開來,確實有些驚訝:“這個,存之,關白是你的學生,又在我大明受了那么多年教育,親眼看到了我大明的普通百姓便是十稅一也過得很辛苦。所以,他聽你的,推行三公七民倒也容易。但是這么一搞,豐臣家不就又成了日本公敵了么?”
“然也。”自得的一笑后,高攀龍道:“一開初豐臣家在自己的領地上搞這個的時候,確實反對的聲音一大堆,好些傻頭傻腦的小名、豪族還搞叛亂。但是呢,一方面日本現在有大明駐軍,些許小叛亂完全不是事。另一方面,日本現在已經不是德川幕府時代閉關鎖國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大量金銀,都可以在外面買到足夠的糧食。如此一來,三公七民自然能夠推行得下去,而豐臣家實行這樣的政策了,其他各家大名若是再不跟上,那他們領地內的農民可就要跑光了。”
“原來如此。”撫掌大笑后,溫體仁道:“那個,說到日本的金銀礦,還能持續高產多久?”
“這......”高攀龍開始還有些得意的神情,一下子就黯淡了下來。
日本是一個火山地震頻發的國家,雖然自然災害給這個國家的人民帶來了極大的損失。但火山和地震,往往也把地殼下層的貴重金屬給帶了上來。所以,日本是多貴金屬國家,各種金礦銀礦多得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石見銀山。
日本在17世紀時的產銀量,一度占了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強。而如此強大的產銀能力,其核心的銀礦石見銀山,這會兒正是他產能的最頂峰,每年能夠產銀近200噸(四百萬兩白銀,折合大明現在的銀元570多萬元)。
這么優質的礦山,以前是德川幕府直轄,現在自然是豐臣家直轄。每年的產出,豐臣棟秀采取了股份制進行分配:豐臣家拿走五成,真田等跟隨他去過大明的日本臣子拿兩成,高攀龍等明國老師拿一成,剩下的兩成歸礦山的生產者和管理者。
可以說,有了這筆錢,才是豐臣家有底氣降低田賦的根本原因。
但是,誰都知道,礦山不是無窮無盡的,終究有開采完的一天。最近一兩年,當地奉行就多次報告,石見銀山開采難度越來越大,采出來的礦石含銀量越來越少......
不唯石見,其他地方,如甲斐金礦早已枯竭,佐渡金礦的產量也在逐年下降。東渡的東林君子中,左光斗算是有點實事能力的,他在各地詳細考察后,悲觀的表示,情況最好的石見,估計也就能再繼續大規模開采十年,之后也要逐漸枯竭了。
“長卿啊,我也不瞞你,日本這個國家,糧食一直很難自給自足。而除了糧食,就只有礦產。若是未來礦產枯竭,這個國家......”高攀龍苦笑著搖了搖頭:“便是我們再努力,也無法阻止這個國家對外擴張的**。”
“存之,這次我來,就是帶來了皇上的意思。日本,不應該只是一個輸出金銀的國家。”
“哦?那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