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明白傅辭的顧慮,解釋道“穆弋醫生在京都大學神經科學畢業后就一直在國外進修,與此同時在進修期間就主刀了不少危險性很高的手術。
且全部都成功了,由于手術幾乎百分百的成功率,名聲在國外很響。
因為前不久才回國,所以非專業人士都不太清楚他這個人。若不是他與我們院長有一些淵源恐怕還不會來我們醫院上班。”
要知道把有實力的專家拉到自己醫院工作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就算是掛名也難。
如果不是因為院長與穆弋的關系,只怕穆弋根本就不會回國發展吧。
這名醫生對穆弋表示出了極高的贊揚“他不僅實踐經驗很強,主刀的手術從來沒有失敗過,除此之外理論知識也十分厲害,尤其是在臨床醫學方面的造詣頗深。
像姜女士這樣的良性腫瘤如果交給穆弋來做幾乎沒有失敗的可能,完全可以做到萬無一失。”
傅辭覺得這位醫生大概是那個穆弋的擁躉,所以才這么一吹噓就是一大堆。
醫生說了一大段話之后也有點不好意思,于是說道“穆弋醫生現在應該就在醫院,你們若是想要了解的話我可以帶你們過去。”
“好,勞煩了。”傅辭微微頷首答應了醫生的建議。
不管怎樣,那位穆弋被同行的醫生給予如此完美的評價總還是有點實力在的。
去看看也好。
去的路上傅辭掏出手機發信息吩咐丁維去查了一下穆弋這個人。
丁維的效率很高,沒一會兒就把有關穆弋的資料發了過來。
穆弋的身份經歷很簡單,根本不需要深入調查。
他是一名孤兒。
從記事起就在一家海市的普通兒童福利院待著,腦海里沒有任何關于自己父母的記憶。
有很多家庭見他模樣生的好想收養他,但卻都被他一一拒絕了。
既然已經被拋棄了一次,他就不會給自己被再次拋棄的機會。
福利院的小孩來了又走,走了又回來,只有穆弋一個人始終沒有踏出福利院的大門。
但是有一天那個兒童福利院不知道為什么起了一場大火,只有穆弋一個人從那場火災中幸存了下來。
他被京都的一家兒童福利院接受了。
只不過穆弋還是沒有要同意被人收養的意思。
后來他就遇到了這家醫院的院長。
院長是一個慈祥和藹善良的老人,熱衷于慈善事業,經常捐款并出沒于各種福利院和慈善機構。
院長在那家兒童福利院一眼就看中了穆弋。
他覺得穆弋是一個極其聰明的孩子,格外合他眼緣,心中也頭一次萌生除了收養的想法。
哪怕是最孤獨的那些年他也沒有出現過這種想法。
院長年輕的人當然是成家立業了的。
只不過世事難料,妻子因為癌癥去世,當警察的兒子也在一場抓捕行動中被嫌疑人射殺中彈而死。
只留下了已經年過半百的他。
院長沒有再成家,而是把心思一股腦地全撲在了慈善事業上。
直到去資助那個兒童福利院的時候看到了穆弋。
但被院長看中的穆弋依舊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想被人收養。
院長沒有逼迫他,只是后來一直不停地資助穆弋的學業與生活,有時間就回去福利院或者是學校看他。
不是父子,卻勝似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