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這是俺爹在村里制辦的地。”
“三畝良田,兩畝旱地。”
“俺想著,那當中的三畝良田具都給了老爺,可能就將俺邵家欠的債給平了。”
“至于剩下的那兩畝旱地,若是老爺不嫌棄,俺愿意掛在老爺的名下,只求老爺讓俺原種著這些地,俺愿意以佃農的租子,每年奉給老爺七成的收成。”
“初家老爺,您瞅著這樣行不?”
邵滿囤給自己剩了兩畝旱地,還把自己當成了初家佃農來報恩。
這可能是這個窮小子……想到的最有誠意的報恩方式了。
看著邵滿囤表情極其鄭重,初老爺反倒是笑了:“你這小子,算盤打的可有些糊涂呢。”
“前些日子,我剛從濟城邊上的黃村里買了四畝三分的地,也不過花了七塊大洋。”
“合一畝地不到兩塊錢。”
“你用三畝良田平了三塊大洋的欠賬,這是合理,可你用那兩畝旱地的產出來還你的救命之恩,是不是有些厚了點啊。”
說到這里,初老爺隨意的撥動了兩下手指,若有一位積年盤賬的老吏在場的話,他會驚詫的發現,這位當家的老爺竟是擬出了在算盤上計數的動作。
初家老爺不過扒拉了兩三下,就給出了一個邵滿囤聽得不算太懂的賬目。
“膠東的麥子從入土到收獲,需要300天的時間,一年收一回,還要瞧著老天爺的眼色。”
“自當因為有了你這份兒孝心,往后年年都會風調雨順,那地里的出產也不過一年200斤的干貨。”
“我鋪下有自營糧店六家,做糧食倒手的買賣的商行三家,自然也明白,行那南運北調的糧食買賣時,價格月月都有不同。”
“咱們且按照最紅火的年景價格來算,粗收的麥粒兒不帶一點兒加工的,收糧的價格也只有50個銅元。”
“你把七成的糧食予了我,一年就要支付七多塊大洋的供奉,可是這上賬卻不只一年,你說的可是長長久久的續上一輩子啊。”
“可你今年才多大啊,無病無災的能干上三十年的白工,你知道三十年的七成產出是多大的一筆錢嗎?”
捋明白了這些,這初老爺也不說話了,他只是盯著面前的少年等著看他后悔的模樣。
誰成想,這少年人卻是半分后悔也無,初老爺說完了這番話后……反倒是讓邵滿囤的表情更加的堅毅,他點點頭回到:“謝謝初老爺讓俺知道這是多大的一筆錢。”
“可是俺不后悔。”
“俺爹說了,俺是邵家最后一根獨苗,若是俺的命沒了,那邵家就算是斷了根兒了。”
“今日里,初老爺救的不是我一個人,而是俺這一支兒的血脈。”
“再說了,只要人還在,日子才有盼頭,若這人沒了,那才是啥念想都沒了呢。”
“俺今年才十六,背了這么大的恩情,那就總不能跟以前一樣,只埋頭種田啦。”
“等俺把身體將養好了,再把俺爹生前欠的另外一筆賬給平了,俺就將剩下的兩畝旱地也抵給老爺,拿著些本金,趁著年輕出去闖闖。”
“俺總要將每年承諾的份子給掙出來才是。”
“說不定……”說到這里的邵滿囤的眼睛就有些發亮,話語也跟著輕快了幾分:“俺還能做出一番成就,就算成不了像初老爺這般的大人物,但做個衣食無憂的小商人,也是好的啊。”
這話說的太過于認真,讓廳內的老爺與管事具都愣了一下,轉而就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