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墨錠一頓,拿起筆架上的小毫,就在紙上登了起來。
“腰鋸(腰肩)、截鋸(鋸榫頭)。一大一小兩把鋸。”
在鋸子的選擇上,卻是規規矩矩。
“羊角鐵錘一把,鑿子,鑿鏟,扁鏟一套。”
說到這里,那些圍觀的人也不走了,只瞧著邵滿囤的選擇,論了起來。
“呦?真是我們小瞧了這孩子,他選了這套鑿子,莫不是他連打眼開口,鑿門窗也是學得了?”
“可是先前報名的時候,他不是說只學了三年嗎?”
只三年的工夫,在這些老匠人的心中,那才剛脫離了端茶倒水的范疇。
邵滿囤也不受這些議論的影響,繞過了造型打磨的木銼,拿了墨斗與牽鉆。
又繼續報了起來:“單刃兒斧子一把,粗刨、細刨、光刨各一把。”
說完這些,邵滿囤就長出了一口氣,他在那口箱子里又細尋了一遍,這才抬起頭來,走回到小桌子前與那管事的交待一聲:“管事的,先就這些了,若以后涉了啥更細的工種,我再來您這取相應的工具。”
“今兒個只是做大料,本不需要這么多的東西,只是想著這些都是木匠活的基礎,俺一次性拿了,省的以后多麻煩你。”
話說的客氣,孩子表現的又有禮,縱是旁人說些啥,也沒頭腦發熱擾了主家的活計。
這老管事的對邵滿囤的印象不錯。
他只點點頭,指著一旁,不多啰嗦:“去吧!”就不再管與他工作無關的事情了。
備齊了工具的邵滿囤心情不錯,他也就忘了計較前幾人對他的不信任,跟在那些頻頻回頭的匠人們的身后,一同來到了取料區的所在。
今兒個他們要出的是水榭湖心亭內的立柱大料。
要的是條條長度一致,棵棵粗細相仿。
不但長寬高矮相同,還要刨的圓潤,磨的光滑,也好在立架構造結束之后,為雕花與上漆的工序,省一點工夫。
初家家底兒不薄,為上工的匠人們準備的木料也是極好的。
幾棵大料的木材,雖不可能一模一樣,卻也是基本相仿的。
他們只需要按照尺寸,裁鋸,刨制,拋光即可。
真到了這個時候了,木匠們的心思就全放在眼前的活計上了,湊頭將流程分配了一下,就各自干了起來。
也不知道是不是要再驗驗邵滿囤的本事,分活的時候,就將刨切這一部分的工作,交到了邵滿囤的手中。
他們這湖心亭中選的立柱的樣式,乃是較為常見的抹角柱。
木料的初備工序十分的簡單,只需要用墨斗量好了尺寸,依照著規矩鋸出來就能成個大概。
這道工序看起來費力不小,可也就是累些罷了,對于那些匠人們來說,實是一個簡單的活。
但是這抹角柱若想成型使用,接下來的刨切,卻是最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