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果真是下不快的東西,至少在第三糧鋪之中,它派不上什么大用處。
但是原本在心中有著旁的打算的邵年時,卻在見到了這些豆子之后,就面露喜色。
這些東西,正是他這幾日琢磨的一個改良鋪子的販賣構架的必須之物呢。
見到于此的邵年時將這些少見的雜糧都給記了下來,然后沉吟了片刻之后,就問姜大爺一句:“那些因為受潮,發霉,生蟲而需要在下次大盤的時候出倉的糧食又在哪里?”
姜大爺面上不顯,心中卻是陡然精神了起來。
他并沒有說話,只是將手往倉庫的背陰的那一處角落里一指,就指待著讓邵年時自己去瞧了。
嚯!
數量還真不少啊!
在看到了那小半數的算作廢處的麻袋包了之后,邵年時的眼睛瞬間就擴了兩倍。
在這里摞著的米面,最少有幾十之數,近千余近的耗損。
邵年時再瞧瞧這結實的密不透風的谷倉墻壁,嚴絲合縫不會漏雨的谷倉棚頂,他這手就放在了下巴的底下,搓了兩下。
這里面怕是有事兒啊。
此時的邵年時只不過猶豫了一下,他的父親曾經教給他的做人的原則性就讓他將自己的袖子給挽了起來,徑直的走到那些摞的高高的要銷毀的米袋旁邊,將擱置在最上方的一袋子米給摘了下來。
邵年時也不避諱姜大爺,在對方的注視下,就將這虛扎著口子的麻袋給拆了下來。
一股子挺平常的米面的味道從袋口處露了出來,邵年時用眼這么一瞧,竟然沒瞧出這袋子米有任何的問題。
當他再將手指往其中一插了之后,就明白問題出在了哪里了。
他抓著的這滿滿的一把米當中,有著一只比芝麻粒兒還小的黑色的小蟲。
這是大米擱置了一段時間之后,特別容易生成的一種米蟲。
一般的家里買回來了這種精細的米面,但凡是擱置的不妥當的,都會生出這般的米蟲。
但是,這種密度。
邵年時,又將手往大米的中段插了過去,發現這種密度只是零星幾點,完全夠不成大面積生蟲,從而讓米粒兒中空**的結果啊。
像是這種大米,就算是稍微富庶一點的家庭,也會有家中的主婦,將其晾曬在通風的地方,不過將小蟲子們細細的篩檢一邊,仔細的淘上兩下,也就接著入了鍋了。
就這樣的米,竟然就入了銷毀的庫了?
邵年時不敢相信。
他將這袋子米隨手的一扎,自己噔噔噔,又返回去,從另外一處麻袋包那拎了一袋所謂的泡過水的大米。
這種大米的外觀與生蟲的米袋截然不同。
被水跑過的痕跡就浮現在麻袋包的表層。
一層污染過后烘干的水漬,在上邊一圈圈的蕩漾開來,瞧著可比生蟲的大米要嚴重多了。
然后,邵年時就將這袋子大米給打了開來,卻發現,這米光從外表來看卻是比那邊的蟲咬過的還要漂亮。
疑惑不已的邵年時,在將手插進米袋子之后,這才發現了這米為什么會被歸為銷毀的那一類了。
這應該是運輸的過程中,在船艙里不慎泡過水的。
但是這負責運輸的人經驗老道,應該是直接將這些米袋子,給拎到了甲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