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等人拿到了試卷,這才多了幾分緊張之感,她們將書包默默放好,取出筆墨,對著試卷認認真真的看了起來。
因為從小就在濟城小學,中學這種就學環境之中讀書,她們對于先生們的出題習慣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就算是題目答不出來,在審題方面多少也會有一定的了解的。
但是這對于第一次接觸濟城中學試卷的沈度來說,卻是既新鮮又忐忑的。
因為這近一年多的時間,他一直跟在莊先生的左右學習。
雖然莊先生學富五車,天文地理都有涉獵,也依照聊城本地的西式中學的教程與他多做教授與普及。
但是追根究底,沈度從未曾受過一日特別正統的西式教學。
他不知道,像是這種新潮的學校之中所考的知識是不是他現在所學當中有所涉獵的。
他害怕的是這份試卷當中的題目已經超過了他埋頭苦讀的那些知識的范疇,讓他在人生第一次的考試之中,就取得了一個近似于零的成績。
那樣也太讓人感到羞愧了。
所以,平日中見到初老爺也不曾緊張的邵年時在試卷剛才拿到手中的時候竟然少見的緊張了一下。
這種緊張的情緒直到他將試卷完全展開的時候,才稍稍的緩解了一些。
因為國文試卷一展開的第一道題目,他就能夠完全解答出來。
題目為:以下各書是誰做的或編的?
《文史通義》《后漢書》《論衡》《說文解字》《日知錄》《說苑》《紅樓夢》《方言》《文選》《三國志》
這些邵年時不敢保證自己全部都熟讀了,但是只是說出是誰做的或者編的,卻是可以回答出來的。
而在見識了第一道題目的難度了之后,他的信心莫名的就豎立了起來。
緊跟著再瞧第二,第三題時,就已經全無難色,轉而變成了信心滿滿了。
因為第二題為將一首詩詞翻譯成散文白話,自己加標點的那種。
詩詞的題目為《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詞的作者為杜甫。
至于第三題則是更加的簡單了。
邵年時甚至覺得,連高級一些的小學生也是知曉的。
題目是這樣的。
什么叫做四書五經?什么叫做四部?什么叫做三通?唐宋八大家又是哪幾位?
像是這樣的題目,邵年時可以閉著眼睛回答上許多道。
這讓心中已經大定的他是越寫越順暢,哪怕最后的幾道題目已經往深入理解之中延伸,并涉及到了較為深刻的知識點了,邵年時也沒有了多少的緊張。
因為依照他的計算,他這份試卷之中竟有六成五的題目是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的。
而剩下的三成五,也還有一半能夠做簡單的復述與回答的。
所以,他的國文成績絕對能夠達到濟城中學升學的標準。
那么剩下的他反倒是要多多擔心第二日要考的化學,物理這種不曾涉及到的科目。
這也多虧了濟城中學將剩余的七八種科目做成了一張綜合性的統編試卷。
因為混合到一處,各個方面都有涉獵,那對于邵年時的短處來看,反應的就不會那么的明顯了。
現在他只需要將算學好好的回答完畢,同樣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的話,那么閱卷老師會根據他這兩個主要科目的表現,適當的放寬一下錄取標準的。
誰讓他是對外招收的三名社會生當中的一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