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請問要接到哪里?”
“膠澳日報不需要了,請給我接青城時報!”
“好的,請稍等。”
坐在一臺碩大的電話轉換機前的話務員,就將連接渤海酒店與青城時報的線路接到了一起。
電話對面的編輯正派人到外面打聽一下到底出了啥事兒呢。
接著一個電話,就給他詳細的解答了這個問題。
這位主編也不是吃素的,迅速就派出了他們時報的王牌事實記者,帶著采訪設備,就直奔著市政廳的大門而去了。
掛了電話的邵年時咧嘴一笑,手中的電話直接轉到了膠東晚報的報社之中。
全青城共有現行發行報紙六家,周刊雜志四本,邵年時不偏不倚,就連專門刊登明星八卦與小道消息的小太陽報的編輯也順路給通知了。
邵年時就不信了,這些個平常就是冤家對頭的記者們,在見到了自己的同行了之后,不著急搶頭條的事情。
只要有勇者能夠沖破市政廳的封鎖,沖進議事廳當中要求旁聽……
這事兒啊,就算是邵年時辦成了,在他心里,這才叫事半功倍呢。純粹就是為了看熱鬧的邵年時這耐性還真是好,今天青城發生了這般的大事件,也別指望著還有客戶能來他這里進布料了。
本著監視一下日本人是否對此有所行動以及進去的同胞們能不能推動協議作廢的想法,邵年時這一上午,就打算在窗口處耗著了。
那么此時,帶領著游行領袖們進入到議事廳的雙方談判代表們又在干什么呢?
聽王市長訴苦呢。
作為一年就能換三四屆的青城師長,是比山東督軍還要悲催的玩意。
但是這位市長比他的前輩們可是厲害多了。
這才上任沒多久,竟是將一大塊的利益給讓給了日本人。
所以,王市長覺得自己有必要先穩住外面這些鬧事的人,待到他秘密的將這件事情辦成了之后,隨便這群人怎么瞎鬧都行。
“我這個市長難啊,我正是不想像是前幾任的市長那般,一上任就刮地皮。”
“搞得各行各業都怨聲載道的,罵我們這個政府不作為。”
“我只是想要在現有的條件上,盡量的讓自己的市民過的好一些罷了。”
“你看啊,我們這個發電廠的投入,當初是德國人幫助我們建造的。”
“國內懂這些的有多少人,而這些人在青島的又有幾個。”
“現在好了,他們德國跟日本人達成了協議了,拍拍屁股回國了,自己倒是走了一個干凈。”
“可是他們留下來的東西呢?我們當初為了這個投入的資金呢?”
“他們撤離的時候,空余下來的技術類型的崗位呢?”
“到底如何讓一個新型的供電處正常的維持下去?那些見鬼的德國佬并沒有給我們解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