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為邵年時對于這六家日本紡織工廠的工人進行了挖掘與商談的緣故,已經找到了下家,并開始陸陸續續的去大華報道的工人們,就自發的脫離了游行的群體。
再加上王市長的重傷未愈,所有的報紙都在聲討日本人的殘暴不仁以及宣揚王市長的懸崖勒馬,一時間就讓原本的電廠與鹽場的計劃暫時擱淺了下來。
故而,為了城市的國有權益而戰的那些愛國青年以及各方代表們,也在這個敏感的節點中散了出去。
現如今,所剩下的人,就只有那些因為習慣了現如今的工作,并不想離開崗位的紡織工人們。
他們仍然想要借著罷工的機會,替自己爭取應有的權益。
對于此,組織了所有的活動的蘇樹偉與鄧明恩依然是留了下來。
因為他們既然是青城工會的領導人,發起并組織了紡織廠工人們的大罷工,在事件沒有得到合理的解決之前,他們自然也不會就此罷手的。
可是基于邵年時撤出青城時候給予他們的警告,他們這兩位工會的領導人有必要讓這些日本紡織廠的工人們知曉現任督軍張宗昌的危險。
“不是吧?他可是山東最大的官老爺了,他能幫著日本人對付俺們嗎?”
“俺們有這么多人嘞,俺們也不是鬧事,就是想要跟對方講道理啊。”
“再說了,俺們不給政府添麻煩的,就改在工廠門口罷工都不行嗎?”
退縮到這種程度了,鄧明恩幾個人一尋思,仿佛也沒什么的,故而就同意了,待到城中平靜一下,他們無需再到領事館的門口,只到各家的工廠門口去進行活動了。
這樣算下來,他們罷工游行的人數就從原本的數千人銳減到了三四百人的程度。
這種程度對于地廣人稀的郊區以及普通的青城市民壓根就沒有多余的影響。
蘇樹偉與鄧明恩已經將張宗昌這個變數給考慮進去的情況下,一場轟轟烈烈的青城市第五次大罷工就拉開了帷幕。
翌日上午,這數百名的日紡織廠的工人們就蹲坐在了日紡織廠的門口,幾位在工廠之中有著極高的聲譽的工頭,負責進到場內與日本投資方進行商談。
他們的口號十分的簡單,加薪減時,要求的也不算過分,只是要讓日本的廠長們將他們的工資升到青城工人的月標準工資罷了。
可就是這么一個看似簡單的消息,到了日本人這里則是難以忍受的惡行了。
早已經習慣了對著工人們吆五喝六隨意壓榨的日本工廠主,怎么可能掏出如此大的利潤來支付他們本就不用支付的工資呢?
本已經張宗昌的到來會讓一切都變得不同的日本商人們出離的憤怒了。
他們將電話拍在了已經由張宗昌掌控的青城臨時軍管辦公室的所在,強烈的譴責了中方不作為的行為。
并以合作者的姿態給軍部的田中大隊長打了一電話,讓對方務必要成為他們日本商人借由此契機在青城站穩腳跟的支柱。
對于日本工廠主的訴求,田中自然不會有任何的異議。
他們軍隊威逼到青城附近所為的是什么?
還不是逐漸的滲透以及占領中國這塊龐大又資源富饒的土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