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先生是……”
邵年時的話還沒說完,對面的人就輕輕的點了一下頭。
邵年時一時不知道自己的運氣到底是好還是壞了。
其實他今日過來參與這次的畢業典為的就是間接的與初邵軍口中的校長蔣屆時見上一面。
一來是看看自己的兄弟頗為推崇的校長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物,二來是尋找一下自己可以投資亦或是對方是否有所需要的合作機會。
但是邵年時的運氣仿佛不太好,這位蔣校長在致辭之后匆匆的離開了。
可是現在,早已經不報什么希望的邵年時,卻在一個清凈的角落之中見到了另外一個重磅的人物……
就算是邵年時遠在山東也是聽過的名號:廖仲愷。
國民黨左派領袖,促成了中國與蘇聯親密合作的第一人。
在北方的邵年時也聽過了此人的名聲,與現如今北方的親日派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的人。
也是令南北對抗的局勢有了明顯的改變,并讓最后的勝利往南方政府一派偏移的最大的功臣。
就是這樣的人,現在正跟他站在一起,仿佛很有興意一般的,打算跟他深入的聊聊。
這讓邵年時心中如何的不激動,一股做大事兒的自豪感就從心中噴涌而出。
不過越是在這種時刻,他越是不能顯得過于毛躁。
自己本身年齡就輕,萬不可因為自己的舉動造成輕浮不能抗事兒之感。
所以,在廖仲愷做完了自我介紹了之后,邵年時就只是一愣,復就展顏將手朝著廖先生遞了過去:“幸會,久仰大名,廖長官,不,這種場合請容我稱一句廖先生吧。”
“鄙人邵年時,濟城商人,今日能與先生相逢,是我的榮幸。”
而就是這份主動,也讓廖仲愷一愣,接著他就因為邵年時的大膽而心生好感。
于是他特別自然的接過了邵年時遞過來的手,將其握在一處十分自然的輕晃了一下,回應到:“幸會,邵先生。”
待到兩個人將手分開的時候,他們端著的酒杯就碰觸到了一起,在分開的時候竟哈哈大笑了起來。
“沒想到啊,邵先生比我想象的還要年輕。但只瞧著言談舉止,卻是比現如今早已經成名多年的青年才俊還要更勝一籌。”
邵年時卻是發自肺腑的回敬到:“不,今日能夠在這里碰到廖先生,那才是我真正的榮幸呢。”
“我認識的幾位先生,一提起中國革命之先鋒人物,必然會提到廖先生您。”
“在文人的眼中,您就是他們這些人的領軍人物,在政壇上站的最高的話語者。”
“要知道,像是我這樣的俗人,好不容易能成為那些個先生的學生,就已經是高攀了。”
“但是在這些個先生的眼中,您卻是他們的明燈呢。”
“就先生所組建的《青年社》當中所出的青年才俊不知凡幾。”
“與其相比,我邵某人真是盈盈燭火,難以與皓月爭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