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美虞繼續拿著自己整理的房產信息瞧著,只有房子大小、位置,再沒有其他信息,更不清楚如何將霸占房子不走的人們怎么安排。
吃過飯后,應晏帶著她去了一片家屬區,大約四環的位置了。
這里有不少大型工廠,像是紡織廠、皮鞋廠、啤酒廠、淀粉廠、化工廠等等,應該是將四周房屋扒了重建的廠區,家屬院也是擴建了一批又一批,筒子樓、樓房,相鄰很緊,狹窄逼仄。
人們的精神狀態也不是特別好,一瞧就是長期營養不了的蠟黃消瘦,身上的衣服還帶著補丁。
她突然想起自己上大學那會兒,有個同學說他們是海邊城市,房子幾十層高,都是五六十平米的房子,五戶人家共用一個電梯,還調侃說再過二三十年,這就是貧民窟了。
沒辦法,這時候計劃生育還沒有展開,家家戶戶一串孩子,十幾口人擠在巴掌大的房子里,吃飯穿衣上學,哪樣不要錢?但一個家庭里真正拿工資的卻沒有幾個。
柯美虞忍不住慶幸,如果自己沒有如此豐富的人生經歷,只是生長在這里的普通工人女孩兒,也不知道過著什么樣的日子。
胡同太過狹窄,應晏沒有將自行車騎進去,而是停在了外面,拎著東西,牽著柯美虞的手往里面走。
雖然胡同里鋪了青磚,但是路上時不時會有哪里流出來帶著異味的水漬,廁所的氣息也在熱氣騰騰的空氣里蔓延很廣。
墻壁上隨處可見各種張貼的標語,還有用粉筆歪歪扭扭的禁止、咒罵的話。
“什么感想?”應晏側頭看著柯美虞臉上始終不落的訝異神色,忍不住問道。
“突然想起一句話來,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種樹,”柯美虞微抿著唇,“凡事都過猶不及。”
應晏揉揉她的腦袋,“放心吧,咱們夏華挺過了最為艱苦困難時期,以后會越來越好的。”
柯美虞一愣,隨即敲敲腦袋,也是她狹隘了,想象以后房價飛漲,在京都一平方米價格高得很。這些人要想過得輕松,完全可以買了房子,去二三線買大房子養老。
應晏帶著她拐了好幾個彎,才在一處院落門口停下來。
這里是個小四合院,卻住了十來戶人家。
“九爺!”一個穿著紅色印紡織廠字跡背心的男子,正在院子里擺弄自行車,聽到動靜抬起頭,高興地連忙從水缸里舀水洗手,熱情招呼他們進來坐。
他蹬蹬出門一陣吆喝,沒多大會兒,一串青年跑了進來。
而且半小時內,院子里站滿了……
甚至還有幾個女同志背著個孩子,牽著個孩子!
柯美虞眨巴下眼睛看向應晏,這是幾個兒時好伙伴?
不過這些年他們都有了自己的家,不管條件如何,至少養育他們的家人為人厚道,不曾苛待他們。而這些小伙兒子們,也有自己的工作,臨時工也好、正式工也罷,起碼能吃得上飯,人長得壯實,性格也頗為開朗爽快。
他們七嘴八舌上前說話,看到柯美虞都是極為敬重地喊嫂子。
吵鬧兒一會兒,應晏一個手勢,大家伙便不說話了。
今天是周天,多半的工人都休息,所以這次人來得比較齊。院子里其他住戶在窗戶里探頭豎著耳朵聽,好奇坐著那位到底是什么來路。
“這次尋大家來,是有事相托,”應晏神色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