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學很快步入正規,這一片家屬區的精神面貌被帶動地驀然拔高一個層次,人人走路帶風臉上是更加燦爛的笑容,家庭和諧鄰里和睦,眼見地發生了變化。
其余的文化宮見到老年大學成功開辦,也紛紛效仿,前來觀摩想要完成轉型。畢竟文化宮多半是給退休職工創辦的,所以能夠以更為正規和系統的方式,將這種使命進行下去,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老年大學的模式和理念,就像是將文化宮這片自己圈地的死水給盤活了,無規矩不成方圓,在這方面也是如此。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永遠成不了事情,將興趣給當成一種基調,一種發自內心地堅持,日子才能有奔頭。
柯美虞這時候又是功成身退,將這些活都交給老年大學的委任校長,自己只掛了個校監委的名,保證學校正常運作不偏離方向。
柯家老爺子和老太太比上班族還要積極,吃過飯送了孩子,就去學校了。
他們是表演團的,每個月到各個地方演出,各種津貼、獎品不斷,一般還管飯,再也不惦記家里的床單和巴掌大的菜園子了。
周末的時候倆老人也很忙活,而且風雨無阻,今兒個雪下得大,倆人才渾身難受地被拘在家里。
老太太開始對柯美虞進行八卦轟炸,別說四個大院,就是整個家屬區,她都能如數家珍。老年大學大半的學員,她都認識,大家也都認識她。
正說著話呢,門被敲響。
柯美虞抬抬眼皮,已經有小家伙蹬蹬跑過去,奶聲奶氣大聲地詢問“請問是誰呀”
“小朋友你好,你家大人在嗎我是你們對門的,剛搬來的新鄰居,過來打個招呼。”
柯老太太跟柯美虞都有些疑惑,她們沒聽說呀。平時他們一家人忙活得緊,早出晚歸,也沒工夫注意對面換了人家。
老太太最近也是跑了好幾個地方演出,都沒有時間跟人嘮嗑了。
不過老太太還是站起來,好奇地打開門。
外面的雪花立馬被風卷進來些,老太太側身笑著將人讓進來。
“嬸子您好,我們是對門的,昨天剛搬過來,uu看書這不收拾好,侄女烤了些餅干,來給大家嘗嘗,也好認認人。”來人是個五十來歲的婦人,她手里拿著倆牛皮紙袋,笑著遞過來。
老太太沒有拒絕,請人坐下來吃水果糕點糖果說話,“你們這是從哪里搬來的,也沒聽對門說搬走。”
婦人笑著說“這不是家里人太多了,住不下,就想要換個寬敞的房屋。”
“可是咱們市中心,除了四個大院里是二層樓帶院子,其余的地方要么是樓房,要么就是十來戶人家擠在一起的四合院。”
“而且我們也在北大院住習慣了,托人打聽了下,就跟嬸子對門那戶人家換了房子。”
“到底每層多了二十平米,家里一下子閑得寬敞多了。”
接著她簡單說了下家里的情況,竟然是北大院的凌家烘烤餅干的就是凌藝菲。
柯美虞和老太太對視一眼,差點沒爆粗口。
說起來,老太太以前跟大院里的人來往不多,主要是他們算是外來戶,很難融入進來,再者大家伙自視甚高,見了面只是點頭,話不多。
老太太也不喜歡熱臉貼冷屁股,不過進入到老年大學,她也漸漸融入到老年人層次里。可對門沒有老人,只有一對兄嫂帶著幾個孩子,和沒有成家的弟弟妹妹在一起。
htt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