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火槍兵為例,按訓練成績分三等:六十步半身靶,十發七中為上等,佩上等兵圓形銅章一枚,料錢五百;十發五中為中等,佩二等兵鐵章一枚,料錢三百;十發三中為下等,無佩章,料錢百。
由于火槍射速較慢的原因,守城還好,可以倚墻防御,要是野外遇敵,就需要冷兵器兵種保護。大宋此時近戰步兵以槍牌手為主,一手持長槍,一手持步兵旁牌(上寬下尖的梯形長盾)。與敵接戰時,或用短槍作支架,撐在旁牌后以抵御敵兵沖擊砍刺,雙手持槍刺殺敵兵,或單手執槍以牌格擋,以槍刺敵。類似斯巴達人的槍盾合擊術。
趙獵觀后也覺得不錯,決定每隊設一半火槍兵,一半槍牌手。這樣的“槍盾合擊術”,在這時代,可算野戰無敵了吧。
槍牌手的考核也跟火槍兵差不多,以二十步外沖刺,刺中敵兵的要害次數多寡定等級,十刺七中為上等,十刺五中為中等,十刺三中為下等。佩章待遇如火槍兵。
各等級兵并非一成不變,每隔兩月考核一次,不合格者補考一次,仍不合格降級,直降至輔兵,成績上升者晉級。出類拔粹者,可申請或上級推薦加入特種戰隊“雷霆戰隊”。經嚴格考格(文化、忠誠、政審)通過者,方獲入隊資格。由此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至于軍官的考核升遷,目前還不到時候,慢慢完善吧。
雷霆戰隊是趙獵新組建的一支全后膛槍部隊。經過郭大匠及眾工匠日夜攻關,繼雙管獵槍之后,左輪槍也已經有了樣品,等進一步完善后,量產指日可待。有這批大宋頂尖工匠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三連發獵槍、五四手槍,都將一一出現。
元虜猖獗,宋勢日蹙,絕地反擊,時不我待。趙獵不可能單單指望一群還未長成的少年,他必須再組建一支全后膛槍部隊。這支部隊,必須是全軍的精英。由于受原材料限制,這支部隊的規模不可能太大,頂多不過幾百人,所以必須優中選優,寧缺毋濫。
第一批雷霆戰隊成員已經到位,人數比少年戰隊還少,只有區區十二人,其中就包括覺遠、楊正等當初隨陳繼周抗元的二十三義士兄弟中的五位,他們都來自忠順隊——白衣衛是江風烈的親衛隊,但忠順軍卻不是,他們只是應募而來的勇士,并不效忠于那一位主將。當然,要加入雷霆戰隊,就必須宣誓效忠趙獵,這是硬性規定,沒有商量余地。
而破虜營幾百人,只有區區五人入選。新附軍降卒尚無申請資格。
趙獵也不著急,反正他的槍械還沒全部研發出來,邊研發邊考核,慢慢來。
對于趙獵的練兵新章程,施揚大部分贊同,只是對其中一項存疑:“為何料錢如此之少?上等軍士尚不及效用第二等?如此怕招不到好漢啊!”
趙獵反問:“元虜有發新附軍月餉嗎?”
施揚搖頭。
“我朝發料錢月餉,為何官兵對上元軍屢戰屢敗?而投降元虜后,新附軍卻一改綿羊面目,顯現虎狼本性?”
施揚不加思索:“自然是因為戰賞豐厚……”
“對!死工資怎及得上多勞多得?”趙獵脫口而出說出一句在場諸將完全懵逼的后世真理,騰地站起,擲地有聲,“所以,我軍也要實行戰賞軍功制。是好漢還是孬漢,想吃肉還是喝湯,戰場上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