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趙獵御駕親征同一日,身負特別使命的大宋使者、樞密副都承旨陳秉煊從海路繞行,悄然抵達安南。
此時的占城已受元將唆都招撫,稱臣內附,于興炎元年正月即至元十八年(1281年)設占城行省,原本忽必烈是要拜唆都為行省右丞,以輔助其九子鎮南王脫歡,但因東南局勢風云突變,不得不把唆都召還,轉任征南宣慰副都元帥,占城行省右丞由元將來阿八赤擔任。
安南與占城乃唇齒之國,占城歸附,蒙元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安南。
安南國王陳日烜終日憂心忡忡,國內意見也分兩派,有主戰,有主降,兩派相持不下。
正當陳日烜在戰降之間搖擺不定之際,此時瓊州之戰的消息姍姍來遲,宗主國抗元大捷,一下就給安南打了一針興奮劑,主戰之議頓占上風。
就在此時,被侵占的占城動作更快——直接舉兵反叛了。
其實就算沒有趙獵橫空出世,帶領行朝絕地反擊,按正常歷史走向,占城也會在次年反叛。雖然很快就被唆都統兵取占城木城,進占大州,占城王退據山林,但卻拉開安南之役的大幕,陷死無數蒙元精兵猛將。
如今在趙獵的蝴蝶效應下,占城反叛提前,而元軍猛將唆都則被調往東南主持戰局,形勢對占城與安南都極有利。
盡管毗鄰的廣南動蕩不休,鎮南王受到嚴重威脅,但占城之叛仍令其暴怒不已,不顧廣南亂局,迅速下令平叛,親率三萬大軍進逼占城。
脫歡的胃口很大,為使將來平定廣南之亂時無后顧之憂,他決定趁此次平定占城之機,連安南一并解決了。在他看來,以數萬蒙、漢精兵,平滅這兩個小番國如反掌觀紋。待快速平定后挾大軍掃平廣南,再南下進逼瓊州,渡海滅宋,這才是他這個鎮南王的武功巔峰。
旋即,脫歡在其左丞程鵬飛的建議下,隨便找了個一點也不高明的借口——假道安南征伐占城。
消息傳來,安南朝野驚怒不已,雖然是番國,但其國卻源出于華夏,從禮儀到語言、從文化到習俗,皆一脈相承。什么借道平叛——假道伐虢的典故誰不懂?當我們沒文化?你們這些渾身腥膻的北方蠻子才沒文化!
就在這節骨眼上,大宋使者陳秉煊來臨,帶給安南王極大驚喜。
經過數日密談,兩國很快達成共識,守望相助,共抗暴元。
四月中,陳秉煊代表宋主與安南國王陳日烜歃血為盟。隨后,安南興道王奉命將兵扼守關隘,拒絕元軍借道。脫歡諭令退兵,安南不從。脫歡乃分軍六路,向安南發動進攻,安南之役正式打響。
安南之役打響,牽制了蒙元在南方的大部分兵力,使蒙元一支強力軍隊無暇他顧,解除了行朝有可能遭受的進攻,使趙獵能騰出手來北上閩廣,投入所有精銳與元軍決戰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