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城外,一座破陋的土屋之內。
梁鴻抱著一捆茅草,爬上了自家破漏的屋頂,然后用茅草將屋頂漏雨見光的地方修補好,這才重新回到了地上。
看著四處倒塌破損的院墻房屋,梁鴻來到院子后仔細看了看自家的一些鐵器用具。
“嗯,還好,都還能用。”梁鴻鼓搗著家里的鋤頭、鐵鏟等等用具,決定明天開始和泥補墻。
自從父母亡故后,除了每年回來祭拜父母墳墓,平常都在外間游學,很少回來。
這次決定回來平陵隱居,所以這房子自然要重新收拾一下。
半個月后,梁鴻終于將自家房子修補完好,那些倒塌漏風的土墻也重新糊了起來。
梁鴻看著煥然一新的祖屋,聞著泥土混合茅草的濕氣,臉上卻是笑容滿面。
有了棲身之地,還有門前的幾畝水田,只要肯辛勤勞作,吃穿用度是不愁的。
只是種子青苗還需要另想辦法,梁鴻放下手中器具,回到屋中休息了片刻。
當太陽稍偏后,梁鴻這才背著包袱,朝平陵城內走去。
又是半個月后,梁鴻憑借自己的學問,在平陵城內為那些少年學子解惑講學。
梁鴻講學,一不收錢,二不收徒,只要糧食、種子或者束脩干肉即可。
憑借著他太學生的身份,城內無論是大戶人家,還是貧民寒門,都將自家孩子送到了梁鴻面前求學。
梁鴻也是來者不拒,其中有一戶人家,家里十分窮困。
孩子的父親只能湊出半條干肉,梁鴻見了,私底下免了這孩子的束脩禮,并一視同仁的為他講學,沒有絲毫偏見。
孩子的父親非常感動,將這件事說了出去,一時間平陵城中的窮苦百姓都在閑暇時將自己的孩子送了過來。
梁鴻沒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但他想也沒想,宣布不再收任何束脩禮,所有有心求學問的人都可以將自家孩子送來。
這下平陵轟動了,就連平陵城的縣令、縣尉等人也親自拜訪梁鴻,確認了他太學生的身份后,縣令親自以朝廷的名義給梁鴻撥了糧米、果、肉等以作資助。
而且梁鴻的學識讓縣令等人也極為佩服,于是他們把自己的兒女也送到了梁鴻這里。
過了沒幾天,班超也在家中得知了這件事,立刻也親自到了平陵城,與梁鴻一起為寒門學子們講學授課。
但班超畢竟身有要事,再過幾天就要去洛陽赴任了。
所以班超只在平陵城中停留了三天,便趕回了自家。
而梁鴻的大名卻開始在平陵以及周圍散播開來,他以往的那些事跡也逐漸為人們傳頌。
當梁鴻結束講學,回到自己那破舊的家宅時,卻發現院子外面已經站滿了前來說親的人。
這些媒人都是平陵以及平陵周圍的豪強大戶們請來的,目的就是上梁鴻這里來說親。
“伯鸞先生,我是平陵周府的。我們周家家主有個女兒,年方二八,性格賢惠文淑,生的端莊美貌...”
“伯鸞先生,我是平陵王府的。我們王家三小姐生的千嬌百媚,姿容萬千...”
“伯鸞先生,我是平陵李府的。我們李家大小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為人溫婉賢淑,街坊四鄰人人稱羨啊...”
“伯鸞先生....”
梁鴻連忙止住眾人,問道:“諸位可有要事找我嗎?”
媒人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紛紛答道:“這就是要事啊?成親難道不是要事么?”
梁鴻聞言,朝眾人拜道:“我一心鉆研學問,談婚論嫁之時,暫不考慮,各位請回吧。”
說罷,梁鴻走過面前,打開院門走了進去。
“哎!伯鸞先生!”眾媒人連忙圍了上去,卻不料梁鴻已經關上了院門。
“伯鸞先生,你是有大學問的人,又是太學生。理應知道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句話,難道你就不想為你梁家延續香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