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劉秀說道:“朕尚未知上仙仙名?”
太衍說道:“貧道道號太衍。”
劉秀道:“原來是太衍上仙,太衍上仙,朕先前說過,如有人能降服惡龍,朕當為其立廟修祠,封土立神...”
太衍道:“這倒是不用,陛下若真要感謝,貧道只有一個請求。”
“哦?”劉秀微微一愣,隨后問道:“上仙有何請求,但且說來。”
太衍笑道:“陛下,貧道想請陛下恩許,讓貧道在吳郡錢塘縣修建一座道觀,名曰‘太一觀’。此觀專為奉祀‘東皇太一’尊神。另在錢塘南岸修建一座寶塔,名曰‘雷峰塔’,此塔可聚瑞辟邪,鎮
壓妖兇。”
劉秀沉吟道:“太一觀,雷峰塔?”
隨后,劉秀開口笑道:“此事易爾,東皇太一本就是天帝,我大漢朝歷來就尊奉東皇天帝,修建太一觀也是應有之事。至于雷峰塔,既能聚瑞辟邪,鎮壓妖兇,那當然也是利國利民的事情。”
太衍聞言,稽首道:“多謝陛下。”
劉秀點點頭,然后起身道:“太傅。”
太傅鄧禹上前一步,道:“陛下。”
劉秀說道:“太傅可以朕的名義下詔,命吳郡郡守于錢塘縣修建太一觀,于錢塘南岸修建雷峰塔。允期三年內完工,由朝廷撥錢三千萬,糧米十萬石,其余所需,由郡內自籌。”
“諾。”鄧禹共聲應道。
“大司馬。”劉秀又叫道。
大司馬吳漢走了出來,“陛下。”
劉秀朝吳漢道:“大司馬可調集羽林軍士三千,再由太傅派出朝廷官員,一起赴錢塘監督太一觀與雷峰塔之建造。”
“諾!”吳漢也恭身應道。
最后,劉秀高聲道:“傳朕旨意。”
大殿內所有公卿大臣同時拜伏下來,只聽劉秀說道:“封太衍上仙為大漢護國真人,太一觀觀主,其位在三公之上,享朝廷俸祿,年三萬石。”
“諾!”公卿大臣們齊聲應諾,隨后紛紛朝太衍拜道:“拜見太衍真人。”
大臣們對此并沒有什么覺得不妥的,護國真人,地位在三公之上,一年俸祿三萬石糧米。
這些都沒什么,護國真人,大漢朝從此又多了一位法力神通高強的神人庇佑。地位在三公之上,但權力并不在三公之上,等于只有地位,沒有實際權力,現在的朝廷權力分布并沒有被打亂。
一年祿米三萬石,大漢朝如今國力正在恢復,多一個拿三萬石祿米的人也不是什么大事。
最后,劉秀又宣布道:“方士嚴懋德、鐘常、呂清三人,修補黃河堤口,阻絕洪水泛濫,皆有大功大德,敕封三人為護國道長,其位與九卿相等,享朝廷俸祿,年一萬石。”
“追封巫師風舛、雷頌、祝山,方士俞芳、張凌、孫成六人為護國道長,位同九卿。著命洛陽縣令為六位護國道長建廟立祠,永世以香火供奉。”
-
劉秀敕封過后,又召集全部皇親國戚,公卿大臣在宮中設宴,宴請太衍與方士嚴懋德、鐘常、呂清三人。
這次大宴極其豐盛,幾乎京城洛陽所有的權貴都來了。
他們頻頻朝太衍與三位方士敬酒道謝,感謝他們拯救了洛陽城。
“敢問太衍真人,不知這仙術人人都能學嗎?”一群太傅、大司馬、大將軍家的公子們端著酒杯,先是向太衍敬酒之后,然后悄聲期盼的問道。
太衍看著這些身著錦衣,身佩綬帶的公子們,笑道:“欲學上法,當出紅塵,棄繁華,隱入山野林泉,朝夕猿鶴相伴,夜里明月相依,你們可舍得嗎?”
太衍說完,這些公子們頓時一臉糾結。
隨后,一名風姿俊朗的公子問道:“若是能出紅塵,棄繁華,與猿鶴相伴,明月相依呢?”
太衍道:“那也不一定能修成仙法,或許三五年,便能修成仙法,暢游天地之間。又或許數十年光陰耗盡,白首窮經,也不能修成。正如這世間修者萬千,也僅有寥寥數人修成仙法。”
公子們這回再無糾結了,只聽一名唇紅齒白,俊秀非凡的公子說道:“若能舍棄家業紅塵,定能修成仙法,那還可一試。可即便舍棄紅塵俗世也不一定能修成,那還是算了吧。”
“哈哈哈。”眾多公子們紛紛大笑,他們都是世家長子,從小便在家族之中歷練,將來好接替父兄家業,其見識與能力都不是那些紈绔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