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二十三年季春,午時。
秣陵縣城外干涸的河岸邊搭起了一座高臺,高臺上已經擺滿了祭祀用的牲醴。
以范安為首的秣陵主要縣衙官員,都身穿祭祀時的禮服。
數萬名秣陵百姓都虔誠的站在高臺之下,一臉誠敬的望著祭壇。
“吉時已到,請祭主登壇。”一名身著巫服的巫師高聲喊道。
范安表情肅穆,昂首挺胸的走上祭臺。
然后那巫師便轉身面對百姓,不再面容肅穆,眼中滿是誠敬之意。
范安朝著祭臺恭身一拜,隨后轉身朝下方百姓們道:“去歲冬至以來,整冬未雪。今歲入春以后,又三春不雨。眼看大旱將至,百姓有饑饉之危。我秣陵縣上應天命,下順民意,仰賴陛下仁德,誠秉
大真人面訓,今恰逢吉辰,故而向天求雨。祈望蒼天憐我百姓,降下甘霖,以使天恩垂范,福澤蒼生。”
范安話音落下,數萬百姓鴉雀無聲,他們全都恭敬無比,誠心無比。
然后,主薄親自捧著一卷帛書,上臺遞到了范安手中。
范安展開帛書,高聲念道:“我命天之所生,我身地之所養。天地與我,猶父母之恩情厚重也。今日求雨,眾人務必畢恭畢敬,以示天地之尊崇,萬靈之感念。一,不得嬉笑喧嘩。二,不得打鬧怒罵
。三,不得腹誹天地。四,不得瞻前顧后。五,不得竊竊私語。眾人謹記,謹記。”
念完之后,范安轉身到祭壇上,將手中的帛書點燃,焚燒在祭臺之上。
等帛書燒完之后,范安轉身呼道:“跳儺舞。”
然后范安快步走下祭臺,與身旁的縣尉、主薄一起肅穆而立。
隨后,十六名身著巫服的巫師,右手執斧鉞,左手拿金錘,臉上帶著鬼神面具。
這十六名巫師登上祭臺,立刻以四排排開,開始跳起了儺舞。
在祭臺的兩側,各有四名巫師站立,其中兩人一左一右,執旗而立,另外兩人敲鑼打鼓,口中呼著怪調。
隨著儺舞跳起,整個秣陵城內外頓時被鑼鼓聲充斥,并伴隨著一陣陣神異的呼喝聲。
并且,隨著儺舞跳的越來越劇烈,一股神秘的力量開始從那些巫師的身上擴散開來,并迅速將眼前數萬百姓的信仰聚集在祭臺之上。
而那祭臺之上的香爐中,三炷清香直直升騰而起,在那直直騰起的青煙周圍,不斷有信仰匯聚過去,并且直上云霄。
太衍與桓恕就站在人群的最后,桓恕目光看著上空那淡淡擴散開來的神秘力量,眼中露出一絲好奇。
這與他修煉的法力完全不同,是另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十分平和,并不具備攻擊性。
但是桓恕卻從這平和的力量中,感受到了一絲潛藏的巨大能量。
可惜現場如此莊嚴肅穆,他不能開口請教太衍,否則他肯定早已開口請教了。
太衍倒看得清楚,而且并不陌生,這種力量便是香火之力。
香火之力與修道之人的法力略有不同,香火之力是神靈獨有的力量,神靈可以借助香火之力增強元神,增強肉身,甚至增強法力。
神靈也有法力,但他們的法力相比于修道人的法力來說,太過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