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四年初,隨著張寶被皇甫嵩、朱儁領軍擊敗,死于曲陽的那一刻,黃巾起義被徹底平定。
這場持續了四年的叛亂,對大漢帝國造成了極大的重創。
不僅國力江河日下,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威信也越來越低。
黃巾既破,皇帝劉宏對各處參加平叛的官員都進行了封賞。
任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并晉封他為槐里侯,食槐里、美陽兩縣的租稅,食邑共八千戶。
任朱儁為右車騎將軍,朱儁率兵回京后,被任命為光祿大夫,增加食邑五千戶,改封錢塘侯,加位特進。
封董卓為斄鄉侯,封邑一千戶。
任曹操為濟南相,掌管濟南國國事。
另外一干將領兵士,各有封賜。
皇甫嵩與朱儁在朝廷之上,向皇帝提起了太一觀相助之事,皇帝劉宏不置可否。
更兼桓恕等人破黃巾后便不知去向,于是便也無人問津。
中平四年秋,南宮朝議之時。
大將軍何進出班奏道:“陛下,益州刺史上奏,漢中張魯襲殺漢中太守蘇固、別部司馬張修占據漢中,并傳播五斗米道,自稱“師君”。”
此言一出,眾人大嘩。
一名將領立刻站了出來,稟奏道:“陛下,臣愿親率大軍,征伐張魯。”
劉宏擺了擺手,示意將領退下,然后看著何進問道:“這張魯是何等人?竟敢殺害朝廷官員,占據州城?”
何進說道:“此人乃留侯張良的十世孫,天師道教祖張陵之孫。”
張陵,也就是張道陵,他原名張陵,道是后來加上的。
此時,已經被皇甫嵩從牢獄中救出來,并官復原職的尚書盧植說道:“那張陵也是一位道德高望之人,卻不想其孫竟然如此。”
此時話說到這里,本應商議如何討伐張陵。
但誰也沒想到的是,一旁的十常侍之首張讓卻不經意間地說道:“前番造反,禍亂天下的是太平道。現在襲殺官員,占據城池的又是五斗米道。陛下,看來這些道士都是不念忠誠之人,應當在全國嚴厲禁止,滅道歸俗。”
如果是在劉宏剛登基的時候,張讓此時站出來說話肯定會被朝中大臣嚴厲呵斥,你一個閹人竟敢參言朝政。
但現在不同,張讓深得劉宏寵信,多次發動黨錮已經害死了無數的賢臣。
現在的朝廷人人都在自保,以求為日后鏟除閹宦保存實力。
張讓話一出口,皇甫嵩便急忙站了出來,道:“不可,此次鎮壓黃巾之亂,太一觀出力良多,太平道、天師道不孝弟子作妖,豈能以偏概全呢?”
“車騎將軍說的不錯。”盧植也站出來附和道:“黃巾作亂,并非因為他們是太平道,而是因為他們以太平道來迷惑人心罷了。”
張讓冷笑一聲,“這些人毫無忠義,行事乖張,當鎮壓取締,方能免去后患。”
“非也...”司徒王允站出來正要說話。
劉宏卻打斷了他,并說道:“朕以為,張常侍的話有道理。”
“陛下!”皇甫嵩等人大急,劉宏斷然道:“吾意已決。”
說完,劉宏道:“擬詔,從即日起,全國毀去道士宮觀,毀去一切道士廟宇,民間禁止道士傳道,凡入道者,限五日內還俗。”
說完,劉宏將傳國玉璽拿在手中,道:“明日于宣明殿設壇祭天,敬告上蒼,群臣務必到場。”
百官聞言,紛紛應道:“喏。”
皇甫嵩等人面泛憂慮之色,心中長嘆一聲,也無可奈何。
...
皇帝劉宏拜天抑道,敬告上蒼。
隨后在三日之內,詔書發至全國各州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