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元康元年,皇后賈南風亂政,禍亂朝綱,殺戮司馬宗室。
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宗室諸王紛紛外逃。
終于在元康元年三月,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的發動下,晉朝內部爆發了一場巨大的動亂。
這場動亂以誅殺皇后賈南風及其黨羽為目的,戰火迅速燒遍了司州、豫州、冀州、兗州、雍州等地區。
此次戰亂由司馬氏宗室發起,主要指揮為司馬瑋、司馬倫、司馬越等八王。
這次大亂一直持續了十六年,最后除掉了賈南風,并由東海王司馬越攫取了朝政大權。
在這一場動亂中,死亡人數約有五十萬人,直接破壞了晉朝初期正在恢復中的中原力量。
經濟破壞更是難以計數,晉朝對國家的掌控力度直接下降。
這一場動亂,被時人稱之為‘八王之亂’。
然而八王之亂僅僅只是一個開端,更大、更加血腥的混亂即將到來。
在八王之亂還未結束的永興元年,匈奴人劉淵背叛晉朝,自稱為漢王,并上尊漢高祖劉邦與漢昭烈帝劉備。
永嘉二年,劉淵自立于平陽建國,國號為‘漢’。
永嘉三年夏,劉淵攻打壺關,因晉軍貿然進軍,導致在平原地區與劉淵遭遇,進軍大敗。
劉淵手下大將劉聰攻陷屯留、長子,一共斬獲一萬九千首級,上黨太守龐淳交出壺關向劉淵投降。
永嘉三年秋八月,漢主劉淵一攻洛陽。
永嘉三年冬十月,漢主劉淵二攻洛陽,并圍困洛陽城。
永嘉五年六月十一日,劉淵手下大將王彌、呼延晏攻克宣陽門,進入南宮,登上太極前殿,洛陽陷落。
永嘉六年,司馬業在長安登基,改元建興,定都長安。
建興四年,漢將劉曜再度攻入關中,進而圍困長安。
長安城中糧食匱乏,出現了同類相食的景象,死者過半。
同年十一月,長安城破,晉帝司馬業出城投降,被俘虜至平陽,晉朝滅亡,自晉武帝司馬炎篡魏到現在,晉國國祚僅五十一年。
建興五年,司馬業在平陽被殺,瑯琊王司馬睿在江南建立政權,國號仍為‘晉’。
但后面這個晉,不再是一個全國性的政權,而只是一個偏安江南的晉國。
在八王之亂,劉淵攻陷洛陽長安的同時,北方的五胡也紛紛自立建國。
于是自秦漢以來,首次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開始了。
匈奴、鮮卑、羯、氐、羌建立政權,開始進攻中原。
于是歷史上浩大的衣冠南渡開始了,由于五胡入侵中原,晉室在江南復國,無數的中原士紳、士大夫、庶民百姓開始往南方遷移。
而整個北方中原,則徹底淪為了胡人的跑馬地。
那些來不及遷往南方的百姓,則紛紛畫地而守,相互抱團以抵抗胡人的殺戮。
而被漢朝與曹魏經營了數百年的河西走廊,也庇護了來不及遷往南方的北方大部分的士紳、百姓。
于是無數的北方漢人,開始朝著河西走廊一帶遷徙。
當時河西走廊有歌謠唱道:“秦中川,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
原本富庶強大的八百里秦川,現在已經是尸骸遍地,胡馬奔行。
原本繁榮壯麗的中原大地,無數的百姓正在經歷著血與火的洗練。
晉室南遷,劃江而守,開啟了偏安一隅的時代。
...
就在天下大亂,到處都陷入血腥與殺戮中時,身處吳郡的太一觀尚還顯得有些平靜。
隨著衣冠南渡,原本貧瘠而又人煙稀少的江南突然一下子變得熱鬧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