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驪山之上,已經是眾修齊聚,萬仙群來。
來自天下各地的道門修士聚集在驪山上,他們先是一齊參拜了驪山老母的神像,然后聚在一起商議如何阻擋佛門。
此時數百來自華夏各地的修士齊聚一堂,坐在大殿之上寂靜無言。
不是他們不說話,而是在這種場合下,都在等待著一個主場的人出現。
但眾人等了半天,也沒見到一個主場的人,就連驪山老母宮的掌門都跟眾人一樣坐在下面。
他雖然是驪山道宮的掌門,但并不是驪山老母的弟子,而是驪山老母坐下仙童在人間收的弟子,專司主持驪山道宮的俗事,但一身修為放在人間來說,也不算太弱。
上百人坐在那里,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一起大眼瞪小眼,整個大殿內氣氛詭異的可怕。
不過時間久了,眾人都看出了問題所在。
他們那些仙人師父雖然讓他們去關中阻擋佛門進入中原,但卻沒有指出由誰來做這個執事。
好在現場有不少修為高深的大修士,他們總是有說話的資格的。
“如今道門大派,當數蜀中天師一派,不如就讓天師派的掌門做群修執事,如何?”一名身形消瘦,卻風采卓然的道人說道。
眾人側目看去,原來是華山青巖洞的白禾道長。
只是白禾道長話音剛落,整個大殿內的氣氛就更加凝滯了。
過了許久,一名年輕道人才開口說道:“蜀中只有青城派,沒有天師派了。”
白禾道長看去,只見這年輕道人頗為陌生,不由得拱手問道:“道友是?”
左慈此時開口介紹道:“這位是青城山的掌門,易飛玄道友。”
白禾道長一怔,“這...青城山不是張道陵天師的道傳所在嗎?”
易飛玄說道:“貧道也是張道陵天師的記名弟子,不過在百年前,恩師的后人便帶著天師派的傳承去了南方,在龍虎山建立了山門。”
白禾道長聞言,不由得將目光轉向了不遠處,那位自己先前還不曾在意的龍虎山掌門。
只見龍虎山掌門,也就是張道陵的四世孫張盛起身說道:“先祖當年便在龍虎山采藥修行,也是在龍虎山中得道。故而飛升之時,曾言后世子孫可入龍虎山修行。故而貧道遵從祖命,將天師派遷往龍虎山,青城山則由易師祖繼任掌門。”
殿內眾人一聽,頓時明白了其中緣由。
此時,一名長得身高體壯的道人起身說道:“那么就由張盛掌門,代表天師府來主持此次大會吧。”
白禾道長看了此人一眼,是黃山云霞洞的崔放道人,他點點頭,道:“崔放道友說的不錯,理當如此。”
眾人也沒什么意見,都是將目光看向了張盛。
張盛搖頭道:“與其讓我天師府來主持,不如讓太一觀的桓恕道長來主持。論資歷與威望,跟隨太衍真君修行的桓恕道長,是最有資格來做這個執事的。”
殿內眾人聽了這話,都是苦笑一聲。
隨后,來自泰山靈光洞的靈霞道人說道:“我等數次仙鶴傳信于桓恕觀主,可不知為何,至今沒有回應。”
殿內群修一聽,頓時議論紛紛。
“這是為何?他太一觀難道就是不是我玄門教派嗎?”
“這桓恕觀主莫非是怕佛門?”
“何不問個明白?”
大殿內一時間人言錯雜,喧囂不已。
這時左慈起身道:“諸位道友且靜一靜,貧道有話說。”
眾人停了下來,紛紛看著左慈,然后齊聲說道:“左慈道友有話直說便是。”
于是整個大殿立刻安靜了下來,這時左慈說道:“且不去管太一觀如何不來,當下緊要之事,便是選出一位能領袖群修的大德之人。”
左慈話音落下,大殿內的眾人齊齊點頭稱是。
隨后,驪山道宮的掌門云鶴道長起身說道:“依貧道之見,還是由龍虎山天師府的張盛掌門來做這個執事最好。”
左慈點頭道:“天師府傳承自張道陵天師,執群修之事是最妥善不過的了。”
白禾道長也道:“貧道也贊成由張盛掌門來領袖群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