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易逝,仙道永恒。
在神仙修士們眼中,歲月只是眼中春花秋月輕描淡寫的一瞥,但在人間,卻已經過去了三百多年。
在這三百多年里,人間紛爭不斷,廝殺不休。
南北數十朝更是紛紛擾擾,戰亂不止。
終于在兩百多年前,被一個叫楊堅的人所統一,華夏大地又重新出現了一個強大的國家,隋。
楊堅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建立了鼎鼎大名的‘開皇盛世’。
其后不久,楊建病死,其子楊廣繼位。
楊廣秉承其父壯志,南征北戰,興建土木。
但最終由于不恤民力,再加上三征高麗失敗,導致剛剛建立的隋朝迅速失去民心。
并且在天下豪閥們的推動下,爆發了隋末農民起義。
隋朝迅速被推翻,楊廣也被縊殺于江都。
楊廣死后,各地軍閥又開始相互吞并廝殺,最后由唐國公李淵統一了天下,立國大唐。
李淵稱帝,建立大唐之后,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性,追認‘老子’為李姓始祖,并上廟號‘圣祖’。
至此,太上老君,也就是李耳,成為了唐朝皇帝的先祖,唐圣祖。
后又在唐高宗李治時,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至玄宗李隆基時又加尊號為‘大圣祖玄元皇帝’。
至此,李唐中兩百年來,除武周當政時外,皆崇奉道教,尊奉老子。
至大唐建國至今,先有玄武門之變,再有武周當政,后又有安史之亂。
到了今天,那個強盛的大唐一去不復返了。
節度使割據一方,朝廷政令難以下達地方,土地兼并日益嚴重,宦官亂政也不斷上演。
大唐朝廷的威嚴,早已不復當年。
就好像當今的天子李昂,即位之初,勵精求治。
他放出宮女三千余人,釋放五坊鷹犬,并省冗員,重用寵臣李訓、鄭注等人,又發動“甘露之變”,企圖消滅宦官勢力。
但事情敗露,李昂被掌握兵權的宦官軟禁,成為了一個花瓶天子。
此事天下人人皆知,但有心者卻無可奈何,因為宦官掌握兵權,可以隨意廢立天子。
而無心者,縱然知道也不會去關心天子如何,他們只關心自己明天該吃什么,怎么活下去。
那些有志之人,早已看出朝廷**凋敝,各地節度使擁兵自重。
亂世即將來臨,眼下天子被宦官軟禁,就是末世來臨前的一個征兆。
所以許多胸懷抱負的官員眼見無力改變朝廷局面,索性看破一切,辭官歸隱,追求仙道長生去了。
李昂也一樣,他自遭到宦官軟禁以來,知道自己再也沒有任何可能重掌大權了,那些宦官不廢了自己另立他人為帝就已經夠意思了。
所以他也開始自暴自棄,整日里躲在供奉李唐先祖,也就是老子的玄元皇帝廟內和那些道士探討玄學。
這一日,李昂正在大殿內誦讀《道經》,忽然殿外進來一人。
此人器宇軒昂,儀表不凡,而且身穿黑白道袍,姿容奇秀。
李昂抬起頭來,不由得愣愣地道:“你是何人?”
那道士聞言看去,當他看到李昂時,立刻上前拜道:“拜見陛下。”
李昂道:“免禮。”
“謝陛下。”那道士起身,對李昂道:“回陛下,小道是三清殿、大角觀、玄元皇帝廟這三座大殿的主祭。”
李昂恍然道:“原來如此,既然你是主祭,那道行一定很高了。”
道士連忙說道:“不敢不敢,小道仙法微末,怎敢當陛下如此夸譽。”
李昂笑了笑,道:“來,給朕講講你所參悟的道,如何?”
道士聞言,道:“陛下有令,怎敢不從。”
于是道士便坐了下來,大大方方地開始對著李昂講道。
李昂認真地傾聽著道士的講述,只是越聽他眼睛就越亮,而且也越發的沉迷起來。
在道士講道的過程中,李昂不斷的把身下的蒲團往前移,好使自己能更靠近道士,能聽的更清楚些。
月生日落,大殿內昏暗了下來。
道童們將殿內油燈點上,將大殿照的一片通明。
而道士此時卻停了下來,對李昂說道:“陛下,天色已晚。”
李昂回過神來,臉上滿是遺憾與回味之色。
只見李昂感嘆道:“想不到世間還有如此玄妙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