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還是有點兒擔心。
“要不這樣,我先去一趟縣城,跟顧杰商量一下。他畢竟在機械廠認識的人也多,說不準能給咱們出一個其他的主意。當然順帶著也能打聽打聽縣里的黑市在哪里。
我先摸清了路子之后,咱們再一塊兒去買糧,畢竟讓我一個人扛,我也扛不回來。”
江小小話是這么說,可是她預備的就是這一次去想辦法帶糧食回來。
到時候總會想一個借口和說法出來,不過買糧食的錢還是要大家出的。
這一點絕對不能越過底線,可以幫人,但是不能倒貼。
否則的話,會把知青點的知青的心養大了。
認真的說,她和顧杰已經倒貼了很多。
這也是兩個人商量過的,畢竟貼的那點兒糧食,對于整個空間來說無傷大雅。
一天就倒貼一兩碗的面粉,不至于出什么事兒。
再說,要想光明正大的吃飽喝足,總不可能一個人吃獨食。
也是兩個人商量過后才決定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補貼大家。
可是真正斷糧的時候,還要拿糧出來倒貼,那就成了大善人。
性質和偷偷摸摸的補貼是不一樣的。
最近她和顧杰雖然聯系不多,可是兩個人都會在空間里給彼此留紙條。
顧杰空間里的地里產糧那是從來沒斷過。
看樣子顧杰應該是意識到糧食的迫切性,重要性。
現在地里基本上種的都是小麥和玉米。
目前他們的倉庫里已經足足存了上萬斤的面粉和玉米,連大米現在也有四五千斤。
顧杰留了紙條告訴她,最近認識了個種子站的技術員。
人家技術員人挺好,而且手里有不少天南地北的種子。
技術站有他們專門為了實驗的實驗田,所以各地來的種子都到這里來實驗。
哪個種子好,來年才會給底下的大隊分發,也是為了保證農民的產量維持在一個程度之上。
再低下去,估計大家都得餓死。
可是實際上江小小當然知道今年的年景并不好。
今年是面臨的一個大旱年,也就是說從開春兒下過那么幾滴雨之后,要一直不下雨,一直到秋收之后。
這場大旱引來了今年整個農場的糧食,顆粒無收。
問題這個大旱并不是一年,第二年還沒有下雨。
不光冬天沒有下雪,來年的春天也沒有一滴雨,以至于來年還是顆粒無收,一年顆粒無收。
縣里面可以派發救濟糧,勉強讓大家度過了這個艱難的日子。
可是第二年的顆粒無收,縣里的救濟糧也沒了。
各地調來的救濟糧也需要時間,畢竟這旱災影響的幾乎是兩三個糧食大省。
這場旱災給很多人都帶來了嚴重的饑餓災害,以至于這兩年因為旱災的緣故很多人餓死。
這都是后話。
不過現在他們空間的地里種了不少藥材之類的東西,倒是讓江小小對顧杰刮目相看。
顧杰又不是一個純粹的農民。
想法倒是挺多,除了種糧食,水果,蔬菜之外,居然還能想到種藥材。
倒是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