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集會布道的申請,還是傳教場地的審批,宗教委員會差不多是能卡住就卡住,仿佛一條鎖鏈一樣,死死地卡住了無懼教團的脖子。
好在瑪爾扎哈人不傻,在發現了不對勁之后,迅速的反應了過來,并及時獻上了自己的那份。
然后,沒等瑪爾扎哈松口氣,皮爾特沃夫的稅務總局又來了。
在皮城,稅務總局是擁有自己武裝組織的單位,對于皮爾特沃夫這樣一個立足于商業的城市來說,稅務工作是重中之重,逃稅者必將受到最嚴厲的打擊。
而稅務總局找到無懼教團的理由也很明確——察覺到你們有大筆的資金流動,向宗教委員會繳納了超出常理的宗教特殊稅。
沒錯,宗教稅這玩意不歸稅務總局來管,但……你既然能夠繳納那么多的宗教稅,那肯定有足夠規模的營生才行,所以我需要查一查,你到底靠什么拿出了這么大的一筆宗教稅。
瑪爾扎哈頭都大了。
習慣了在恕瑞瑪和諾克薩斯搞事的虛空先知有點跟不上皮城的節奏了,這種利用本身存在的法律條文,看起來一板一眼的找麻煩的手段讓瑪爾扎哈有些疲于應對,為了隱瞞他自己私帶大量金子入境的事實,他不得不繼續撒謊,偽造了大面額募捐的證據,希望能夠以此洗白自己的收入。
可惜,瑪爾扎哈還是太小瞧了最高委員會成員們的手段。
就在瑪爾扎哈提供了大面額募捐證據之后的第二天,《今日皮城》就有一位“心懷正義的記者”在頭版頭條踢爆了整個事件,在報道中,這位記者先生提供了詳實的數據,包括但不限于無懼教團的宗教稅記錄、募捐證據、集會次數等等,并且“本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原則”,進行了一番絲毫不負責任的推理。
在推理中,瑪爾扎哈被塑造成了一個宗教投機者,他“掌握了些許戒斷療法的知識”,就“未經嚴格論證披上了宗教外衣”,“將其推向社會,并以此大規模牟利”。
瑪爾扎哈為了隱瞞大規模資金入境的事情所編造的證據砸了自己的腳,這位記者先生將這些假數據當作是真的,然后提出“一個新興宗教花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就聚集了皮城最大的印刷廠一年才能獲得的金海克斯”,這種行為簡直是“讓人無法接受的斂財和欺詐”。
而接下來,這位記者先生更是走訪了不少參與了無懼者試煉的人,通過自己的采訪得出“這些人都產生了情感認知障礙”的結論。
通篇文章下來,即使是瑪爾扎哈自己讀起來都有些不寒而栗的感覺。
如果這些都是真的,那無懼教團還真的就是個包藏禍心的組織了。
作為整個皮爾特沃夫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今日皮城》的這片頭條報道直接給了瑪爾扎哈狠狠的一記重擊——就在當天,布道時參與的信徒人數直接減少了五分之三。
這時候瑪爾扎哈才意識到,皮爾特沃夫這座城市……很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