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不退,余下的那些步騎兵士自也不會退,便數十人,於此亂馬交槍之際,突入城中。
城門內雖有守卒,可是眼見得梁綱剛剛在敗兵的簇擁下狼狽逃回,而外頭不知有多少敵人追來,正驚慌失措,又哪里還有堅守的決心?竟是被徐晃殺將進來。
徐晃突入城后,殺散了城門守卒,把跟他殺入城中的數十兵士分成兩隊,一隊人多,都是步卒,約三四十人,徐晃命令他們把住城門,另一隊人少,騎兵為主,不到十人,則他親自率領,繼續追擊梁綱,——這卻是擒賊先擒王,只要能把梁綱追得抱頭鼠竄,那么城中自然也就不可能再組織起什么防御,后續趕來的伏兵各部和楊奉所帶的主力就能順0利入城。
楊奉此時早已得報,早知徐晃擊敗了出城的梁綱部,正在率部往雉縣城急來。
等到他引主力到城外時,城門尚在徐晃留下的兵士手中。時已近暮,夕陽如血,放眼看去,城門內外到處是敵我兵士,四散奔逃的是梁綱部的潰兵,吶喊追殺的是繼徐晃等之后追到城下的伏兵各部。楊奉遂接連傳下軍令,令部分兵士追殲敵之潰卒,同時令精銳主力殺入城中。
楊奉未有入城,自在城外豎起他的將旗,由三二十數的親兵護衛著,等待大獲全勝的捷報。
城內的捷報未來,城外的捷報先到。
卻那城外營的守將遠眺到了城內火光沖天,黑煙滾滾,知是楊奉部兵馬已經入城,因沒了堅守之心,於是向楊奉留下的攻營所部投了降。
入夜未深,三四騎從東城門馳出。
城門附近,這時已停下戰斗,地上敵我兵士的尸體枕籍,一些楊奉部的兵士提刀巡於其間,或收繳戰利品,或檢查有無未死透、以及裝死的敵人,如有,就將之殺掉。不久前的殺聲盈天,此際本漸安靜,然這三四騎經過處,卻重新帶起了一陣沸騰,兵士們無不舉起兵器歡呼。
楊奉從坐榻上直起身子,瞧見來的那三四騎中,帶頭之將,衣甲盡血,左挾長矛,正是徐晃。
徐晃后邊的騎士,馬脖子各掛了幾個血淋淋的人頭,并又有一騎,手提一人。
馬至將旗近處,徐晃等人下馬,那被提之人受了傷,走不得路,便拖著他,來到楊奉榻前。徐晃向楊奉行了個軍禮,指了下那人,輕描淡寫似地說道:“將軍,此梁綱也。敢獻將軍。”
楊奉大喜,瞅了梁綱眼,卻未多看,從榻上一躍起來,問道:“城內何如了?”
“啟稟將軍,梁綱既為末將生擒,守賊多降,猶未降者,亦無非負隅頑抗,至遲天亮,可盡全殲。”
楊奉側耳傾聽,城內的喧嘩聲果是在逐漸的減小,顯然已是到了戰斗的尾聲。
問得了徐晃攻入雉縣縣城的經過,楊奉贊嘆不已,顧與左右,連聲說道:“公明真是虎膽!”
……
“若只虎膽,斷難這般輕易地就能趁勝克城。公明非只虎膽,且能見機!趁敵亂的機會,而大膽地率引區區數十部曲突入城中,追擊梁綱不舍,這才是他一戰乃即克城的緣故啊!”看完了楊奉呈遞來的軍報,荀貞贊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