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有趙悅這個擅察言觀色的,又將筆墨紙硯捧給中書丞,由他擬旨。
卻在中書丞下筆之前,荀貞在旁淡淡地說了一句:“召董承還朝的旨意,擬定以后,便下尚書,即傳洛陽。”
中書丞恭敬應諾,隨后提筆在手,便就書寫令旨。
很快,圣旨寫完,讀與劉協聽聞,寫的是:令召將軍董承還朝。
劉協滿意地點了點頭,落上玉璽,當場交給了尚書令,命他當日送出。
等尚書令把令旨收好,荀貞說道:“此事既畢,你們且先退下,我有要事進奏陛下。”
尚書令、中書令、中書丞三人慌忙應是,向劉協行禮罷了,三人遂退出殿外。
卻到殿外,三人往宮外行走間,中書丞趕上尚書令,問道:“荀公剛才話意,公可聽懂了?”
尚書令低頭往手中的圣旨上落了一眼,說道:“旨意寫得明明白白,我如何能不解車騎之意?”
原來“召董承還朝”與“召董承率部還朝”,這是兩個意思。
此道擬下的圣旨,只說了召董承還朝,而沒有召其部還朝,這可不是一兩個字的差別,內涵的意思已是截然不同。劉協當時沒有聽出荀貞話里邊的不同意味,但中書令、尚書令、中書丞三人那都是人精,做老了官了,自是完全明白荀貞之意,這且不必多說。
又數日后,令旨傳到河南尹,董承接過令旨,本想要帶著本部兵馬一塊回許縣,卻被傳旨的天使阻止,無奈之下,只得把部曲留在洛陽,獨身還許,亦不必多說。
只說此際殿中,召董承還朝這件事,按照劉協的意思搞定,劉協覺得像是打了個勝仗似的,心滿意足,怒氣亦因此大多消散,臉上露出了笑容,問荀貞,說道:“荀公,你說有事奏稟於朕,是什么事兒?”
荀貞說道:“陛下,臣向陛下進奏此事之前,斗膽敢先有一問,欲請問陛下。”
劉協問道:“何問?”
荀貞說道:“陛下,今袁術雖已為臣奉旨討滅,然其弟袁紹猶割據冀州,臣敢問陛下,以為袁紹其何人也?”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三國之最風流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