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慰孤寡的南平里,修葺里墻的是北平里,他們兩個里的里長非常贊同。蘇匯奉承拍馬屁,說道:“荀君神明,正該如此!”剩下的幾個里就不樂意了,但礙於荀貞的威信,不敢說話。
荀貞注意到了他們的表情,笑道:“我身為本部亭長,不會厚此薄彼。這‘撫慰孤寡’、‘修葺里墻’兩條并不是單獨給北平、南平兩里的,而是每個里都有份。如何?”
春、繁諸里的里長聞言,頓時歡喜,都說道:“荀君神明,正該如此!”
“既然你們同意,那就回去計算一下各該需多少錢財,算好了,來亭舍找黃公領取。”
諸里的里長們爭執半天不得結果,荀貞三言兩語分派停當。
里長們回到本里,與里父老等說起此事,敬老里的原盼這樣評價說道:“錢只兩金,里有六處。若依各里所需,萬金不足!荀君棄輕取重,一視同仁,可謂公正擅斷!”
原盼是本地最有名望的太平道信徒,諸里的里民們多有“受其恩惠”的,聽了他這句評價后,人人皆以為然。再聯系到高素主動送錢這件事,里民們不但服氣荀貞的公正斷事,并且認為荀貞有“教人向善”的功勞。
次曰,各里的里長算好了需要的費用,分別來亭中領取。最后差了兩千錢,荀貞本欲先欠著,等休沐的時候再回家拿錢補上,但被馮鞏聽說了,當時就親自送了兩千錢來。荀貞推辭不得,只得接受。此事傳出去后,“教人向善”這四個字的評語越發落實了。
回顧荀貞從任亭長至今,所作所為似乎都沒有太突出的,但在不知不覺間,他的名望不僅在本亭達到了極點,并且通過亭部中一千多人的人口相傳,也漸漸傳到了縣中。
……
幾天后,路過了一隊商人。
這天剛好不用艸練,荀貞正在前院閑坐,與陳褒下棋,見院外車馬轔轔,因叫程偃出去觀望。程偃還沒出門,那車隊里倒有兩人先來到院中,作揖行禮說道:“敢問亭長可在?”
這人說的是官話,但帶著濃濃的南方口音。穿越后,荀貞接觸的南人只有唐兒一個,聽這商人說話,似與唐兒口音相仿,起身說道:“在下就是。”問他,“足下是從吳郡來的么?”
“亭長好聽力!小人正是從吳郡來,在潁陰停了兩天,貨物沒賣完,打算再往汝南去。……,剛在路上,水囊被弄爛了,因想在貴地求些水來。”這商人一面說話,一面從囊中取錢。
荀貞笑道:“些許清水值得甚么!還用拿錢?”吩咐程偃、陳褒,“領了客人去后院,幫打些水。”程偃、陳褒應命,領了那商人的隨從去后院。商人千恩萬謝,荀貞請他坐下,說道:“左右等也是等,足下何不暫且坐下、稍微歇息?”
院中放的有席子,商人坐下,看見了擺在席面上的棋盤,奇道:“此為何物?像是六博,又有不同!”——原本荀貞與亭中諸人下棋只是在地上畫棋盤,后來陳褒動手做了一個。
荀貞請他坐下,不是找他下棋的,隨手將棋盤拂亂,放到一邊兒,說道:“吳郡據此千余里,足下長途跋涉,路上可還安穩?”
“遇見過幾股盜賊,不過好在小人隨行人多,沒甚損失。”
早前在潁陰的時候,荀貞還可以時不時地聽到一些朝廷、遠方的新聞,自來亭舍后,往來皆本地里民、輕俠,差不多斷了與外界的聯系。這商人從吳郡來,路上必有不少見聞,荀貞有意打聽,說道:“足下從吳郡來,不知有沒有經過洛陽?”
“小人只是個小商販,洛陽天下都會,八方輻輳,哪里敢去獻丑呢?”
但凡行商的,沒有不健談的,這商人見荀貞顏色和藹、談吐文雅,不像是個粗人,便打開了話匣子,說道:“不過,小人雖沒進洛陽城,但從附近走過。”嘖嘖稱贊,“洛陽不愧都會,風光人物皆與別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