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
補上五月八號的。
——
荀悅、荀彧、荀攸、鐘繇、陳群,這五個人年歲不一:年紀最長的荀悅已三十三歲了,鐘繇次之,剛到而立之年。荀攸和荀貞年歲相仿,二十四歲。荀彧十八歲。陳群年紀最小,才十四五。
他們的姓格也不同。
荀悅少孤,故姓沉靜,不好說話。荀彧溫文爾雅,文質彬彬。荀攸也是少孤,在陌生人面前和荀悅相似,亦話不多,狀若文懦,但在親近人面前,實際上是一個善談好言、嫉惡如仇之人。
鐘繇出仕較早,現在已經是“郡朝之右”的郡功曹,於眾人中,他的人際交往能力是最強的,機捷談笑,開達理干。
陳群的祖父陳寔名滿天下,而且是“潁川四長”里唯一一個還沒有故去的,所以他家里一向都是往來有鴻儒,出入無白丁。他盡管年少,但從小見慣了天下名士,十分穩重,并可能是因為受他祖父的影響,“雅好結友”,喜好結交朋友。
他們的籍貫也不同:荀家叔侄是潁陰人,鐘繇是長社人,陳群是許縣人。
但是,雖有種種不同,在他們的身上有兩點卻是相同的:一個是皆家聲顯赫,一個是俱年少成名。
荀悅十二歲即能說《春秋》,荀彧很小的時候就被南陽名士何顒贊為“有王佐才”,荀攸十二三時能“辨惡識殲”,讓荀衢大為驚嘆。鐘繇小時候曾被一個相者人說:“此童有貴相”,陳群也在兒時就常令他的祖父陳寔“奇異”之,認為:“此兒必興吾宗”,儼然把他看成了自家的千里駒。
與他們五人相比,荀貞是拍著馬也趕不上。要不是他也同為荀氏子弟,要不是他在出任繁陽亭長、西鄉有秩后,接連做出了好幾件令人稱贊的事,先后得到了“二龍”荀緄、縣令朱敞等人的贊賞,怕是連和他五人同行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勞動他們五人離開車隊,過來陪他步行、敘談了。
鐘繇、荀彧等五人都是名動州郡,本郡的讀書人盡知其名,跟著荀貞出來迎接太守的鄉吏們自覺地讓出道路,請他們走在前邊,與荀貞并肩而行。朱艾、辛璦兩人亦同行在側。
荀氏的基因好,他們家的子弟個個都是美姿容。辛璦更是貌美之極。鐘繇、陳群亦有清儀,朱艾雖只是中人之姿,但身為縣功曹,執掌一縣人事大權,亦自有威嚴。
看著他們八人在前,鄉吏們竊竊私語地說道:“昔年陳太丘詣荀郎陵,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后從,既至,荀郎陵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余六龍下食。太史觀星象而知之,上奏天子說:‘德星奎聚’。今曰荀、鐘、陳、辛諸姓子弟與吾鄉有秩荀君同行,為府君、縣君前導,也可以說是‘鳳集西鄉’了啊!咱們真是幸運,能夠親眼看到這樣的盛景,也許多年以后,這會被傳為一段佳話呢!”
其時天剛正午,陽光明亮,一月底的春風帶著寒意拂過道旁的麥田,攜來一股清香之味,撲入諸人鼻中。
鐘繇笑道:“遠望麥田,郁郁蔥蔥,壯婦送水,農夫勤勞,好一派生機勃勃之相。貞之,來西鄉前,我跟從府君先去過陽翟的幾個鄉,雖也都不錯,但和你這里相比還是有所不如。”田間有農夫在耕作,看見太守、縣令的儀仗、車騎行至,都丟了農具,匍匐拜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