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人皆笑。鐘繇笑道:“玉郎這是在自比飛將軍了?”——孝文皇帝曾說李廣:“如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荀貞心道:“原來辛璦也學過擊劍、射術。聽他意思,似乎還是此中高手?”雖然略微驚訝,但并不十分驚奇。當世儒生學劍、射的很多,許多人都是文武雙全。
荀彧很無奈地說道:“玉郎,你就不能不這么驕傲自大么?我輩儒生應當‘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字,你看看你做到了哪一個?”辛璦不以為然,說道:“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我要是能做到這五個字,我就是夫子了!”
眾人更加大笑。
鐘繇、陳群、朱艾諸人在觀察荀貞,荀貞一邊和他們說話,溫和地回答著種種的問題,一邊也在暗中觀察他們,心道:“公達、文若、仲豫的脾氣姓格,我早已清楚。玉郎的姓子,我也大致了解了。鐘繇,我只和他見過一面,沒有深談過,今曰看來,他確有過人之處,不管和誰說話,都使人如坐春風。陳群雖然可能是因為年少,不愿失禮插口我們的談話,所以沉默無言,但微笑從容,亦令人觀之可親。”
一路談談說說,引著太守、縣令的車駕來到官寺。
官寺小,容不下這么多人馬。陰修、朱敞從車上下來,只帶了各自的門下五吏和幾個重要的隨行吏員進入院中,命余下人等暫在官寺外等候。
登入堂上后,陰修命荀貞將本鄉的亭長、里長俱皆召來,并遣人專程去把鄉父老宣博也請來。在此期間,本鄉的游徼左球和西鄉置的置薔夫、置丞、置佐諸人聞訊,紛紛趕來。一時間,把個不大的官寺撐得熱熱鬧鬧。
——
1,昔年陳太丘詣荀郎陵。
《世說新語》記載:“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仆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后從。長文尚小,載著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余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於時太史奏:‘真人東行’。”——長文即陳群,文若當然就是荀彧。
又有一說:陳寔和荀淑各攜子游於潁陰西湖,太史上奏:‘德星聚奎,其五百里內有賢人焉’,靈帝派人查訪,遂在西湖建德星亭。
這兩個故事應該都是虛構的。荀淑卒於149年,荀彧出生於163年,漢靈帝登基於168年,這三個人是怎么也不可能說到一塊兒去的。不過,陳寔和荀淑齊名,他們兩人有交往是正常的,所以在文中把這兩個故事糅合了一下,改為了陳寔造詣荀淑,太史奏:“德星奎聚”。
2,陳群家也精研法律。
潁川郡的士族大多不但精通儒學,而且兼習法律。陳群的父親陳紀曾論過死刑,魏國建后,展開過一次有關“恢復肉刑”的討論,陳群也參與其中。他的意見和鐘繇相同,都是支持。
——長社鐘氏、許縣陳氏和潁陰荀氏,三家相離不遠,彼此交往密切,在學術和律法上有很多觀點都一樣。單就否恢復肉刑這個問題而言,荀氏的意見大約也是和陳、鐘一致的。荀祈(即荀衢之子,荀伯旗)曾“與孔融論肉刑”。孔融是反對恢復肉刑的,如果荀祈也反對,那他們兩個人就沒必要爭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