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上五月十四號的。
見有童鞋說俺這個“補文”是朝三暮四,真的不是啊!一來,是為了挽回人品;二來,也是想用這種辦法來催促自己,好努力多寫一點。
——
從西鄉有一條官道直通許縣,大約三十多里地。
按照規定,縣令(長)不能輕易離境,待陰修行過東鄉,朱敞把他們一行人送出本縣后就回去了縣廷,自有許縣的縣令在兩縣交界處迎接。一路粼粼行去,到的許縣縣城已是夜色深重。
陳群是許縣人,家就在縣內,不必和郡吏、士子們一起在縣郵置里住宿過夜,隨從縣令把陰修安頓下來后,他就帶著華歆、邴原、管寧一塊兒暫辭歸家去了。
陳家雖天下重之,乃本郡數一數二的名族,但并非世家,而是從陳寔起才開始著名海內的。
陳寔出身單微,家貧,為了糊口,年少時作過縣吏,“常給事廝役”,后來還當過都亭佐、西門亭長。說起來,在這一點上,荀貞的入仕之路倒是和他頗為相似。——早在荀貞求為亭長時,為了說服荀衢和朱敞,也的確舉過陳寔年輕時的經歷為例子。
陳家之發軔是在陳寔任都亭佐時。雖為賤役,但陳寔立志好學,坐立誦讀。時任許縣縣令的鄧邵聽說后,就把他召來,試與語,“奇之”。“奇之”的結果就是把他舉薦去了太學讀書。在太學讀書時,陳寔結識了本郡的李膺和汝南的陳蕃,彼此敬重結交。
李膺是什么人?名門之后,德行高峻,黨人“八俊”之首,“天下楷模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乃是太學生的領袖。士子們把他的家門比作“龍門”,稱那些能被他接見、能進到他家里的人是“躍龍門”。何為躍龍門?一躍龍門,從此揚名,天下皆知。聲望何等之高!
陳蕃又是什么人?“不畏強御陳仲舉”,“軒軒如千里之馬”,亦高門子弟,品姓高潔,志氣遠大,年十歲即有“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的慷慨豪言,后來當過太尉,是黨人“三君”之一,位尚在“八俊”之上。若把李膺比作黨人的干將,他就是黨人的護法。
像李膺、陳蕃這樣的人,眼皮得有多高啊!而陳寔就能與他們結交,還不是一般的結交,是如“親友”一般的結交。由此固可見陳寔之德行,亦可見他在和人交往上必有過人之處。
在太學的學習,主要是在太學結交到了李膺和陳蕃,奠定了陳寔曰后成名的基礎。在他學成歸縣后,又陸續發生了兩件事。通過這兩件事,他終於使天下人皆知其名,天下人皆服其德。
一件事是:他歸來后,鄧邵復召他為吏,可能是眼界高了,也可能是為了“養望”,他辭不就任,避居山中。正好在這個時候,縣里發生了一件殺人案,縣吏楊某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或者是和陳寔有私仇,或者是自作主張地要給縣令出氣,你陳寔是受了縣君的舉薦才得以入太學讀書,學成歸來卻居然敢拒絕縣君的召用,真是狗膽包天!因此,他就說這案子是陳寔做的,把他逮捕入縣獄,酷刑拷掠,欲致其死地。陳寔咬緊了牙關,就是不認。沒辦法,“拷掠無實”,陳寔也有點名氣了,又不敢妄殺,最后只能把他無罪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