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驚喜,叩頭拜謝。宣康伏在地上,悄悄看荀貞,見荀貞微微頷首,也跪拜稱謝。荀貞含笑說道:“你二人先下去罷。”
等他兩人下去,荀貞又說道:“貞此番行縣,除了賴他兩人之力外,更有一人,實為最大功臣。若非有他,這次行縣絕不會如此順利。”
“誰人?”
“陽翟戲忠。此君才學過人,能謀善斷,聰明識達,王佐之才。”
荀貞還要再說,陰修“噢”了一聲,說道:“戲忠?”問荀彧,“文若,你是不是也舉薦過此人?”
荀彧答道:“是。”
“我想起來了,你給我舉薦此人的時候好像是剛就任郡功曹不久。……,對了,你在到郡的第二天就舉薦了此人。可對?”
“是。”
“戲忠何許人也?能得你兄弟稱贊。……,元常,郡中現還有何空職?”
鐘繇不認識戲志才,但既然是荀貞、荀彧舉薦的,肯定要給個好職位。他想了一想,說道:“郡中諸曹的曹椽皆無空缺,唯本郡上計至今尚只有公則一人,似可添補一吏。”
“文若,我記得你說這戲忠是寒家子?對么?”
“是。”
“寒家子,在郡中又無美名。上計至關重要,不可輕易許之。功曹且換一職。”
陰修不愿意。鐘繇退而求其次,說道:“集曹缺一曹史。”集曹,供納輸,主管各縣上計,是個重要的職務,也是個肥差。“史”,是椽的副手。
陰修沉吟片刻,說道:“集曹職在管諸縣上計,征集糧谷以實倉廩,亦不可委之於寒士。……,功曹可再換一職。”
“水、倉、曹、法諸曹皆缺書佐。”“書佐”又次於“史”,在郡中是小吏了。
“水曹甚佳。半個月沒降雨了,我前幾天剛傳檄諸縣,令各縣組織吏民,澆灌旱田,此正用人之際,能被文若、貞之異口同聲稱贊的必有干才,正適合‘臨危受命’。”水曹職主興修水利,救旱勉強也算其職。
陰修問荀貞、荀彧:“便除他為水曹書佐,如何?”
荀貞心中苦笑,知道戲志才為何不愿來見陰修了,堂堂王佐之才,只因出身寒家,不是名門子弟,便不被陰修看重。
固然,戲志才在郡中沒有名聲,確實不該貿然就許以美職,可如果有心,在聽到荀彧、荀貞的相繼推薦后,最起碼也該見上一見,先試其才干,再做任用,而觀陰修態度,分明連見一見的意思都沒有,只是敷衍荀貞、荀彧罷了。
荀貞心道:“郡人皆贊陰修能夠擢賢,他擢的不是‘賢’,他擢的是士族,擢的是名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