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洞口躍出的這個壯漢正是劉鄧。
荀貞門下的數百賓客盡是縣鄉游俠,要說勇悍的話都很勇悍,但若是單論“勇武”,劉鄧第一。三條地道,一百五十人,他頭一個殺出來。
夜正深沉。
城下敵我兩軍交戰正酣。
黃巾軍士卒完全沒有想到地底下會突然鉆出來一個人來,正在愕然之際,又一塊地面塌陷,緊接著,第三塊地面塌陷。
從第二條地道里頭一個出來的是許仲,第三條地道里頭一個出來的是江禽。
緊隨在他們的后邊,高素、蘇家兄弟、高家兄弟等人一個接一個地沖了出來。
……
城頭上。
戲志才、荀攸同時松了一口氣。
正如一句老話所說:“萬事開頭難”。地道出擊更是如此。地道的口兒不寬,一次僅能容一人出入,動作稍微慢一點,讓黃巾軍的士卒反應過來,很有可能就會被堵住。一旦被堵住,里邊的人出不來,這地道也就作廢了。地道作廢是輕,說不定地道里的這些人也全都活不了。
此時夜色深沉,城墻外的黃巾軍士卒如蟻附城,荀貞正在城頭擊鼓,無暇分神,沒辦法看外邊的形勢,一邊擊鼓,一邊大聲問道:“怎樣?”
戲志才笑道:“‘坐鐵室’、‘蔽木戶’已出洞矣!”
“坐鐵室”是劉鄧的臭綽號,“蔽木戶”是許仲的綽號。聞得他兩人順利出洞,荀貞大喜,心道:“阿鄧勇武,君卿剽悍,有他兩人先出,地道里的賓客必無人能當了!”
……
劉鄧、許仲、高素等人出來之后,先不急著往外沖,而是依照預定的方案,守在洞口處,掩護洞內的賓客出來。一個洞內五十人,這些人的身手都很矯健,不多時即皆順利出來。
全部出來后,按照五人一排,十人一縱,分別組成方陣。
因為從洞口出來后,馬上就要開始肉搏,所以不需要長兵器,一百五十個賓客皆執短兵,組成了三個方陣。
許仲、劉鄧、江禽三人打頭,將終於反應過來、試圖包圍他們的一些近處的黃巾散兵打退,便如三頭獵豹,沖入了黃巾軍的攻城大隊之中。
這三條地道的出口是戲志才選的,選的非常巧妙。
首先,這三個出口全在黃巾軍攻城的“盲區”里,出口附近的黃巾軍士卒不多。這使得許仲等人能夠順利出洞。
其次,這三個出口最兩邊的兩個較為靠前,中間的這個較為靠后,三個出口恰形成一個三角,兩兩彼此之間成掎角之勢,這又使得他們能夠互相策應。
……
黃巾軍的注意力全在攻城上,突然之間,腹心之地沖出來一群敵人,這本來就已經夠他們手忙腳亂的了,雪上添霜的是現在還是夜晚。更糟糕的是,出來的這些人額頭上還抹的有黃巾。
“額抹黃巾”,這是荀攸的主意。
試想一下,黝黑的夜色下,忽有一伙和己軍裝扮相似的人沖入了己軍的大部隊中,開始還好,也許尚能分清敵我,等他們沖進來后,等他們把己軍攪亂之后,到處都是混亂一片,誰還能分得清楚?縱有火把,於事無補。
黃巾軍幾萬人,分別來自十幾個縣、上百個鄉,不可能互相都認識。而荀貞門下的這些賓客,總共才一百五十人,并且是早就廝混熟了的。敵明我暗。
正是緣於這些原因,戰事的發展順利得出乎荀貞等人之預料,戰果也大大出乎了他們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