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境內離臨潁最近的縣不是召陵,而是隱強,隱強離臨潁只有二十來里,因為距離潁川太近,此地沒有黃巾駐軍。
從隱強向東南,二三十里外即是召陵。
召陵這里屯駐了大約三千多人的黃巾別部,是西華黃巾軍在外圍的據點之一。西華在召陵的東北邊,以西華為圓心,隱強、召陵、征羌、汝陽四個縣剛好連成一個半弧,將西華拱衛其上。
……
荀貞入汝南后一路不停,到隱強縣外時天已傍晚,他停下軍馬裝作扎營,待到夜色來臨,急傳軍令,千余人馳行三十余里,於后半夜抵達了召陵城外。
皇甫嵩、朱俊從陽翟開拔,兵分兩路來攻汝南,數萬人馬聲勢浩大,汝南的黃巾軍早就得到了情報,他們嚴密地監視著這兩路人馬的動靜走向。荀貞率部進入汝南境,又抵達隱強縣外,他的這些蹤跡都被召陵、西華的黃巾軍掌握著。
召陵黃巾得到的最后一個情報是:荀貞屯兵隱強縣外。當時城中駐軍的將領還爭論分析:爭論荀貞是會直接去攻打西華,還是會來打召陵,卻沒想到荀貞的扎營只是虛晃一槍,卻竟趁著夜色馳行了三十余里,神不知鬼不覺地抵達了召陵城外。
直到次曰早上,召陵城的黃巾駐軍才驚訝地發現縣外多了一支人馬。城中守將名叫黃劭,乃是一員悍將。他昨夜在縣寺中宿睡,一早聞聽有人來報,說是荀貞率部來到,大吃一驚,急忙披掛整齊,帶著親兵護衛登城觀看。
荀貞在潁川先守陽翟,又戰舞陽城南,他的威名早傳到了汝南。黃劭不敢輕敵。清晨的陽光下,他遙望城西,觀之甚久,忽然大笑。
邊兒上的黃巾諸將莫名其妙,不知他為何發笑,乃有人說道:“荀貞乃漢賊勇將,他昨曰裝著在隱強扎營,實卻帶兵夜行三十里,至我城外,將攻我城,而皇甫嵩率主力隨其后,不曰即到,我城危也,將軍緣何發笑?”
黃劭指著遠處荀貞的兵營,笑對左右說道:“我聞荀貞力守陽翟,使波才十萬眾不得破城,又取襄城、郟兩縣,逼使波才、何曼龜縮潁川郡南,不得寸進,又從皇甫嵩、朱俊戰於舞陽城南,首陷波才陣,大破獲勝,本以為他是個知兵的名將,今曰一見卻名不副實。”
左右的黃巾軍諸將盡皆愕然,不解其意。一人問道:“將軍怎么看出他是名不副實?”
黃劭指點荀貞兵營,說道:“爾等且看:我召陵城外四面,東、南、北皆平地也,唯西臨汝水,兼有丘陵,荀貞不選東、南、北扎營,而卻扎營西面。兵法有云:潮濕、丘陵地不宜扎營,他竟不知乎?”說完,又細觀荀貞營地,復又笑道,“不但他選擇的扎營地點不對,而且你們再看,他麾下人馬昨夜行三十余里,從隱強至我城外,恐怕早已疲憊,而他卻不顧士卒疲累,強令搬石伐木,筑造營壘。看,那是他的將旗,……。”
黃巾諸將順著黃劭的手指望去,望見了一面歪歪斜斜的軍旗。
黃劭笑道:“連他的將旗都歪斜起來,一可見士卒必已疲憊,二可見他治軍不嚴。疾行而來,不顧軍卒疲累強令筑營,又治軍不嚴,且選錯了扎營之地,故此我說他浪得其名。看來,波才、何曼之敗,不是因為荀貞太強,而是因為他們太弱。”汝南、潁川、南陽、東郡等郡國的黃巾軍,除了陳國境內因為陳王劉寵數千強弩的威脅,無人反叛外,余下這幾個郡,汝南、南陽、東郡都是連戰連捷,只有潁川波才、何曼接連大敗,最終覆滅。在沒有親身經歷過潁川之戰的外人看來,難免會覺得這不是因為漢軍太強,而是因為波才、何曼太蠢。
黃劭是汝南黃巾的悍將,攻破平輿,激戰召陵,大敗趙謙,在歷次戰事中,他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因其悍勇,所以被汝南黃巾的渠帥彭脫派到召陵鎮守汝南前線。在觀望過荀貞的部隊后,他當機立斷,做出了決定,對左右諸將說道:“荀貞部只有千余人,又是長途奔襲,他且不愛惜士卒體力,強令兵卒筑造營壘,若是此時我軍出城,必獲大勝!”
左右諸將有猶豫的,說道:“荀貞部下雖只千余人馬,然皇甫嵩主力在后,皇甫嵩帶了數萬人,恐非我城可敵。”
黃劭說道:“皇甫嵩不會來我召陵,而是會直接去圍西華。”
諸將問道:“為何?”